國民黨整併黃復興 學者籲:中常委民意基礎不足!中常會更應改革

▲朱立倫啟動黨務改革,整併黃復興黨部。(圖/國民黨提供)
▲朱立倫啟動黨務改革,整併黃復興黨部。(圖/國民黨提供)

記者何哲欣/台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啟動黨務改革,將黃復興黨部併入組發會和各地方黨部,未來中央層級將設立退伍軍人服務工作委員會,並在組發會成立退伍軍人部,地方層級的黃復興黨部則併入地方黨部,在地方黨部成立退伍軍人組。由一群學者組成的開放政黨實驗室說,肯定國民黨推動組織改革的勇氣,但中常會更應該改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開放政黨實驗室今(11)日在臉書說,肯定國民黨中央推動組織改造的勇氣,廢除特種黨部,讓地方黨部整合退伍軍人黨員和一般民眾黨員,有助於拉近世代間、不同團體間的距離,降低黨內民主過程中不同世代和不同團體間的對立,這是國民黨組織結構向支持者結構靠攏的第一步。

不過開放政黨實驗室說,上周六國民黨中常委的選舉結果,黨內距離內造民主依然相當遙遠。此次中常委參選人數低於應選人數,顯示國民黨的最高權力機構不具備實質權力,又肩負募款責任,自然吸引力有限。更令人憂心者,則是此次獲選成員的社會民意基礎相當薄弱。在此次27位當選人中,立委只有1位,民選公職只有8位,連3分之1都不到,比上屆還少。

開放政黨實驗室說,兩年前,黨中央曾提出中常會改革方案,包括選任中常委由29席減少到15席,將全國劃分為若干選區,由黨代表從中央委員中,採無記名單記投票,各選區應選名額每2人應有1人具現任民選公職身分;而黨主席指定的中常委名額,則從6至11人,改訂為10人。到底兩年前的改革案,有多少適用於這次的中常委選舉?未來黨中央要如何補強中常會組成和民選公職間的落差?期待黨中央能繼續努力。

開放政黨實驗室說,比較國內三大主要政黨,國民黨的內造化程度最低!民進黨的縣市長和中央、縣市層級議員都是當然黨代表,最高權力機構的中常會也納入直轄市長、縣市長代表、和立法院代表作為當然中常委,17席中常委有11席是民選公職。年輕的民眾黨中央委員超過半數是現任立法委員,中央委員之上沒有更高的權力機關。

反觀國民黨,開放政黨實驗室說,從黨代表、中央委員、到中常委,民選公職都是少數。以這樣的組成,黨的意志自然和支持者意志出現落差,造成黨內實力人物不敢和黨機器靠得太近。如此惡性循環,對重返執政極為不利。

開放政黨實驗室建議,把縣市長和國會領袖納為當然中常委,把各級民代都列為全國代表大會當然黨代表,讓具有民意基礎的縣市長和立委參與黨的決策機制,讓黨成為實踐支持者意志的戰鬥團體。呼籲黨中央認真考慮我們的倡議,在新一屆中常會進一步推動組織改造,打造一個內造民主、真正屬於國民的國民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