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小英卸任倒數/任內斷交10國 重新定義實質外交與政治責任

▲近年來,各國議會訪問團接連來台拜訪,總統蔡英文任內接待過許多訪團。圖為去年歐洲議會友台小組第一副主席柯契夫訪問團赴總統府拜訪。(圖/總統府提供)
▲近年來,各國議會訪問團接連來台拜訪,總統蔡英文任內接待過許多訪團。圖為去年歐洲議會友台小組第一副主席柯契夫訪問團赴總統府拜訪。(圖/總統府提供)

國際中心顏得智/綜合報導

回首2016年蔡英文上任時,共有22個邦交國,如今在蔡英文卸任之際,諾魯於今年一月又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這也代表蔡英文任內,丟掉10個邦交國,這些國家依斷交時序分別為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以及諾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尚存的邦交國包含亞太地區的馬紹爾群島、帛琉、吐瓦魯國,非洲地區史瓦帝尼,歐洲地區教廷,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貝里斯、瓜地馬拉、海地、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

可控的實質外交與不可控的邦交關係

友邦數量的多寡在蔡英文任期內不斷被提及,蔡上任之初拋出「踏實外交」,後又轉進常提「實質外交」,究竟實質外交的定義是什麼?顯然在蔡英文任內,關於此題的論述絕非既有國與國的邦交關係。

從蔡英文2023年訪問中南美友邦的談話中可知曉其態度,當時她強調,與國際進行實質關係,和法治的邦交關係同樣重要。從這幾年的情況看來,與友邦的建交或斷交並不是蔡英文與台灣外交人員自身所能控制及挽回的,台灣外交人員面臨的環境遠比一般民眾所想的還要更加艱困,舉凡邦交國內部政治生態,中國從中作梗拉攏當地另一端勢力等等,與其面臨兩頭空可能造成政權不穩的風險,不如放大實質關係的成效和強化作為,蔡政府近年來已深黯此道,透過外交人員周旋,不斷加強與友台陣營的往來。

外交體系的穩固大於部長的政治責任?

8年斷交10國,究竟外交部長的政治責任是什麼?吳釗燮自2018年2月26日擔任外交部長至今足足六年之久,剛上任的第三個月,甚至出現單月掉了多明尼加和布吉納法索兩個邦交國的窘境,在野黨無不要求其負起政治責任,當時吳釗燮態度剛直,認為政務官必須要為政務負責,表明已口頭向蔡英文請辭;但隔天隨即出現意外轉彎,在政大演講場合強調總統覺得他外交拚得不錯,府方也發聲明表示「沒有請辭的問題」。從此,外交部長面臨斷交的政治責任,屢屢躍上檯面,吳釗燮卻再也不提及為政務負責的說法。

▲外交部長吳釗燮成為本世紀任期最久的外交部長,將近6年4個月的時間。(圖/記者陳明中攝,2024.05.15)
▲外交部長吳釗燮成為本世紀任期最久的外交部長,將近6年4個月的時間。(圖/記者陳明中攝,2024.05.15)
歷經10國斷交,吳釗燮跌跌撞撞當完了蔡政府任內的任期,甚至成為本世紀以來任職最久的外交部長,揣摩蔡英文的用人方針,這些年看下來,政務官職務的變動性較低,避免頻繁變動後的跌宕過程,顯然是其用人哲學的一環,反過來說,蔡英文心中也沒有信任值比吳釗燮更高的外交官員,無怪乎吳釗燮日後也順應不提。

然而,蔡英文似乎也悄悄為繼任者解決一道難題,畢竟純論任期內友邦斷交數量,未來任一總統任期大概很難超過這8年,可謂豎立不同於扁馬時期頻繁更動外交閣員的情形,繼任的外交部長幾乎可拋開斷交等於需負政治責任這一題,較能放手執行其他外交事務。

國會外交成顯學

疫情解封後,各國國會代表團接連來台,展現與台友好關係,蔡政府也不忘宣傳,縱使如此,國內仍有部分支持非執政黨者認為無實質外交幫助,事實上,建構與他國友誼平等關係的過程遠比金錢砸下去的上對下關係難上許多,若無保持友好管道,有難時也沒有人有機會幫忙。值得注意的是,在馬英九政府時期交流甚少的中東歐地區,在蔡英文任內大幅升溫。

蔡英文上任後,立委成立各國國會議員聯誼會的情況湧現,當中又以民進黨立委最為熱衷,這樣的現象由第九屆、第十屆乃至於現在的第十一屆立委皆是如此,由黨內貫徹外交關係意志的用意明顯。至於是曇花式的經費消耗,還是確實執行關係維繫,持續有待台灣民眾雪亮的眼睛來檢驗。

更多「520小英卸任倒數」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