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成式AI導入教學 葉丙成:家長、社會先取得共識才能加速推動

▲對於生成式AI在教育的運用,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26)日出席一場論壇表示,家長、學校及社會要先取得共識,才有辦法加速推動。(圖/資料照,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
▲對於生成式AI在教育的運用,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26)日出席一場論壇表示,家長、學校及社會要先取得共識,才有辦法加速推動。(圖/資料照,鴻海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人工智慧(AI)狂潮來襲,生成式AI勢必也會對教學帶來影響。教育部次長葉丙成今(26)日出席一場論壇就指出,過去3年在新創業界看到生成式AI真的取代很多人的工作,這對孩子未來真的有直接影響,但在教學場域如何使用,光是學校老師教導學生用ChatGPT練習寫文章,可能就會被家長、社會質疑手寫技能可能退化,台灣社會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嗎?他認為,家長、學校及社會必須先達成共識,才有辦法加速推動,而且不是半年或一年就可達成,可能要3年或5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今日舉辦「適性教育論壇-生成式AI對教與學的影響」,葉丙成受邀致詞。他表示,2014年台灣就開始推動「翻轉教室」概念,鼓勵老師運用數位科技教學,但當時卡在一個狀況,台灣很多老師不太敢嘗試,因為壓力很大,害怕數位教學無法保證學生在班上的成績或學校排名不會下降,直到疫情爆發後,孩子都在家線上學習,全部老師才被迫進行數位科技教學。

這是過去10年運用數位科技教學經驗,葉丙成說,台灣的老師壓力很大,因為家長會一直檢視老師,甚至投訴老師,讓老師對運用新的教學方式所保留及擔心,AI的出現也是一樣,將生成式AI運用在教學上,老師也會擔心,例如用ChatGPT讓學生練習寫文章或做一些事情,家長、台灣社會是不是準備好了?家長、社會可能也會擔心手寫能力會退化,這事情台灣社會有共識嗎?若沒有共識,當要做這件事的時候,老師就會擔心被檢視、被質疑。

葉丙成,當新科技進到這個社會時侯,雖然我們也覺得這很重要,世界各國很多都在運用,但更重要是整個社會共識有沒有形成,而且這共識的形成不是個半年一年的事,可能是3年或5年的事,可是總要有人開始做,非常感謝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率先對家長論壇 ,讓家長開始知道有「生成式AI」這東西。

他還提到,自己在過去3年在新創業界看到,生成式AI真的取代很多人的工作,這對孩子未來是真的有直接影響,但有沒有辦法達成社會共識,讓孩子善用這些工具做出更好的東西,還是要保持過去靠人力做出很好的東西,這兩種思維是現在大家必須開始對話形成共識,一旦形成共識之後,不管是政府或民間在推動這事的力道、速度就快很多。若無法取得共識,在推動這個過程當中,其實就會有很多人的質疑,然後就沒辦法全力的前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