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單厚之/青鳥行動不會是太陽花2.0

▲不滿藍白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內容,524當天破10萬人湧入。(圖/記者陳明中攝,2024.05.24)
▲不滿藍白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內容,524當天破10萬人湧入。(圖/記者陳明中攝,2024.05.24)

文/單厚之

立法院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引發朝野對立,場外反藍、白兩黨的「青鳥行動」人數越來越多,上周五(24日)甚至喊到10萬人,頗有重演當年「太陽花運動」的味道。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內拿起太陽花,高唱「島嶼天光」,賴清德總統也在臉書發文,感謝群眾站出來捍衛台灣民主價值、守護台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台灣民意基金會》24日公布的民調卻顯示,有57.5%的民眾贊成「藐視國會罪」,29.2%反對,支持者幾乎是反對的兩倍。而問到這次國會衝突中較同情或支持哪一方,則有31.6%支持執政黨,27.6%支持在野黨。

群眾與民調明顯出現巨大的落差,究竟哪一個才能真正反應社會的現實,或是比較接近真實的民意?

雖然綠營都將「青鳥行動」比擬成為太陽花運動,藉此形塑自己和當年太陽花運動一樣,都是站在民意多數和正義的一方;當年太陽花運動的要角、民眾黨立委黃國昌,也因此受到綠委和場外民眾的強烈抨擊。但這次的行動和太陽花運動還是極大的差異,也很難演變成太陽花2.0。

首先,最大的差異是人數和激情。青鳥行動雖然喊到10萬人,但人數明顯不如太陽花運動,群眾的激情和延續力也不相同。太陽花運動是一個長期「守護」的過程,而青鳥行動則是聚散分明。

其次,太陽花運動的重要特色是「去中心化」,學生們還用了很多當時的新科技,將台灣的情況轉播給全世界知道,堪稱是劃時代的創新。而如今的青鳥行動則是由親綠的民間團體發起,雖然發動者刻意淡化自己的角色,但對於運動的進退、來去還是有很大的主導權。

第三,兩次的運動都是以「抗中保台」為核心,但太陽花運動有非常多的進步價值包裝,諸如「公民不服從」等等,刻意壓抑其「抗中保台」的本質,使其能成為一個有擴散力的全民運動。雖然說是「去中心化」,但當初仍有黃國昌、林飛帆等等有論述能力的明星,學界也非常積極參與,很多老師甚至把課堂帶到運動現場,讓學生上一場民主實境課,有些系所和老師則變相放假,鼓勵學生到現場參與。

而如今的青鳥行動,則少了像黃國昌等有論述能力的明星,也缺乏各種進步價值的包裝,變成赤裸裸的「抗中保台」。現場充斥著對黃國昌的叫罵,對不同意見者的「割席」,把國會改革直接上綱到台灣香港化,卻沒有辦法扣緊中間的論述,讓活動變得直覺而民粹,擴散力自然受限。

第四、太陽花運動刻意跟藍綠保持距離,包括蔡英文、蘇貞昌等民進黨要角和立委,完全被排除在運動核心之外,只能被動的聲援或幫學生「看門」,稍微表現的過頭,就會引來噓聲,也因為這層超越藍綠的外衣,才能獲得年輕人的廣泛支持。而如今的青鳥行動,綠委們直接上台獲得掌聲,賴清德還公開發文表示感謝,甚至定義為「公民社會的力量」,這在太陽花運動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

最後,是朝野角色的異位。太陽花運動時,國民黨是完全執政的執政黨,「絕對不公義」的一方,所有的衝突都可以被諒解、被合理化。但如今賴清德才是執政者,本身的角色就不是「絕對正義」,民進黨也不允許衝突不斷升高,也不能讓抗議者真的衝進立法院,鬆弛之間非常難拿捏。

「青鳥行動」和「太陽花運動」的核心都是抗中保台,但主客觀條件天差地別,兩者的社會支持和擴散能量完全不同,注定也不會發展到相同的局面。《台灣民意基金會》顯示的是,多數民眾受夠了過去8年民進黨官員傲慢的表現,所以並不反對以「藐視國會罪」節制官員。但民眾同樣對於國民黨過去2個多月展現出的傲慢、專斷的心態同樣不滿,所以在這次衝突中有較多的人傾向支持民進黨。

過去這段時間,國民黨口口聲聲都是複製民進黨以前的作法,但民進黨之所以在這次立委選舉中挫敗,不正是因為過去8年傲慢的表現嗎?國民黨才剛變成國會最大黨,就展現出和民進黨過去8年相同的傲慢,是想要重蹈民進黨的覆轍嗎?也難怪有這麼多的人忍不住要上街。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