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楊力州批判式情書 《愛別離苦》6議題療癒女人傷

▲導演楊力州認為《愛別離苦》是拍來讓大家一起戰鬥的片。(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導演楊力州認為《愛別離苦》是拍來讓大家一起戰鬥的片。(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記者羅凌筠/專訪

金馬獎導演楊力州第10部紀錄片《愛別離苦》,拍攝6位在桃園龍潭「菱潭街」生活的女性故事,直觸權勢性侵、同志婚姻平權、經濟弱勢、兩性平權等議題,在一場律師特映會中,立委尤美女對楊力州說:「電影裡每個女性角色碰到的困境,剛好是我推展婦女運動這五十年來的面向。」楊力州心想這些女性困境,是否至今仍未解決,「我拍這部電影不是要人落淚,是要邀請大家一起戰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菱潭街從一個老廢市場改造成新創市集。(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菱潭街從一個老廢市場改造成新創市集。(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楊力州應客家委員會駐村計畫邀請,帶著團隊在龍潭花將近1年的時間,記錄在文創市集生活的人們,裡面有個獨立書店的老闆是女同志,她有自己的正職,平常是媽媽幫忙顧店,楊力州沒事就找老闆媽媽聊天,有一天老闆媽媽問他:「會不會覺得我的女兒不正常?」這句話衝擊到楊力州,「那是一個重要的召喚,我決定把鏡頭轉向這條街的女性。」

▲《愛別離苦》在桃園龍潭菱潭街興創基地神祕街道經營獨立書店的女同志伴侶。(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愛別離苦》在桃園龍潭菱潭街興創基地神祕街道經營獨立書店的女同志伴侶。(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楊力州鏡頭下每一個故事都圍繞在家庭,6位女性之中,有人來自重男輕女的家庭,有人在青春期被親近的叔叔性侵,有面對同婚公投困境的女同志,有被剝奪親子探視權的單親媽媽,楊力州說:「我所有紀錄片背後有一個共同情緒是憤怒,每一個人的故事都讓我憤怒,她們不應該被這樣對待,可是憤怒不能解決問題,我能做的是把這份憤怒轉譯成電影,告訴世上每個角落的人『妳不孤單』,我相信效果是好的。」

▲外表冷豔的淇姐,店內佈滿蕾絲小物,充滿反差感。(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外表冷豔的淇姐,店內佈滿蕾絲小物,充滿反差感。(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談到楊力州最有共鳴的故事,是手工藝店鋪的老闆娘Momo,她來自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女性在這個家地位低落,長輩貶稱她們「老鼠」,可以恣意吐口水羞辱她們,成長過程中,她遇到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哥哥負債輕生、姊姊罹患乳癌、妹妹重度障礙,楊力州說:「發生在她身上每一件挫折,不用全部,只要一件就可以把我擊垮,她反而在挫折下努力繼續愛這個世界,只有女性做得到,女性力量是超乎想像的堅毅。」

▲受到男尊女卑傳統所束縛的Momo。(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受到男尊女卑傳統所束縛的Momo。(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如何讓這些女性,願意向楊力州揭露心底最敏感的傷口?楊力州開玩笑說:「我們電影公司找同仁會挑長相,挑些長相沒存在感的,或許我們很安全吧。」其實楊力州拍攝時沒有所謂性別標籤,拍男性、女性對他來說都一樣,「我拍紀錄片越拍越有感觸,被攝者向鏡頭說出一個生命裡隱藏起來很重要的事件,是我們去問,還是其實她們一直想把這件事說出來,只是沒遇到可以信任的人,而我們的出現,讓她們有機會說出心底話?」

▲在菱潭街製作手工皂的佩佩是單親媽媽。(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在菱潭街製作手工皂的佩佩是單親媽媽。(圖/後場音像紀錄工作室)
楊力州透過6位女性,回望自己的生命,他是彰化溪浦人,母親身為長女,國小畢業後就去工廠工作,薪水供弟妹讀書,「有段時間我責怪父親讓媽媽沒有夢想,她沒有朋友,她的朋友就是父親的朋友,有段時間我責怪自己跟弟弟,讓媽媽必須荒廢生命的全部在我們身上,沒有自己。」可是在記錄菱潭街女人的時候,楊力州找到生命的答案,「儘管母親對這世界而言是微弱的存在,可是對我而言,她是一個巨大的存在。母親作為舊時代的女性,追求夢想不是她的選項,可是我在菱潭街女性身上看到,她們把夢想放在比一切前面的地方,這是最動人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