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編/腸道菌對大腦發號施令?打造「腸勝」幼兒

▲每一個寶寶腸道內的菌群,可分為「好菌」、「壞菌」和「中間菌」三大類,在出生後腸道菌群開始逐漸成形,維持平衡狀態。(圖/資料照片)
▲每一個寶寶腸道內的菌群,可分為「好菌」、「壞菌」和「中間菌」三大類,在出生後腸道菌群開始逐漸成形,維持平衡狀態。(圖/資料照片)

本報訊

近年來引發醫學界熱烈討論的「菌-腸-腦軸」,經過實驗研究證實腸道菌可能影響人的精神、心理及腦部發育。家醫科陳欣湄醫師提醒,尤其是在寶寶的發育階段,腸道菌對於神經迴路的影響至關重要,「寶寶從一出生就開始接觸並培養自己的腸道菌,到2~3歲時,腸道菌叢發育才漸趨穩定,腸道菌相就開始定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腸道神經系統遍布食道到肛門的整個消化道,由五億多個神經元,雖然數目上還不到大腦的百分之一,但卻是大腦以外,第二多的神經系統器官,所以腸道常被稱為「第二大腦」。陳欣湄醫師說明,「腸道神經系統,以迷走神經與中樞神經系統時常保持聯繫,在迷走神經上面傳送的訊息,九成是由下往上,當腸道壓力太大、細菌毒素侵犯或是腸道發炎時,腸道神經就會傳遞訊息給大腦,產生生理反應,這就是腸道透過「腸腦軸線」影響大腦的觀念。」

每一個寶寶腸道內的菌群,可分為「好菌」、「壞菌」和「中間菌」三大類,在出生後腸道菌群開始逐漸成形,維持平衡狀態。當環境不佳、沒有足夠的好菌進駐,壞菌又增加時,腸道菌相的發展就很容易失衡,一旦腸道菌相平衡被打破,會影響消化及吸收系外,因腸道內的菌群,會透過「腸腦軸線」直接與腸道及腦互相溝通,還會影響寶寶成長、情緒、腦部發展等問題。因此,守護寶寶健康及啟動潛能開發,首要就是平衡腸道菌相!

寶寶剛出生時,腸道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發育完全,仍建議以哺餵母乳為主,因母乳除了提供多樣且寶寶所需的營養素,有利於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的發育,還可以幫助寶寶腸內益生菌的繁殖。

當1歲後,已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環境及食物對腸道菌叢影響日益加大時,陳欣湄醫師建議可補充以下三種能調整腸道功能的益生菌,搭配FOS果寡糖,有助於刺激腸道有益菌的生長,增強胃腸道屏障。

A菌嗜乳酸桿菌:能夠在小腸中生長,增加腸內的益菌。

B菌比菲德氏菌:能夠附著在大腸中,減少害菌產生。

C菌凱氏乳酸菌:能在小腸中生長,改善腸內細菌菌相。

當有銜接母乳的配方奶需求時,可以選擇含多種益生菌、並經由人體實驗證實幫助好菌增加,及獲得國家認證的奶粉,讓不同的菌種在腸道發揮不同的功效,提早開始維持腸道菌相,有助於寶寶提升潛能開發,守護全腸道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