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藝思》呂逸群生命中的五月天

▲《黃日蘭嶼》。(圖/呂逸群提供)
▲《黃日蘭嶼》。(圖/呂逸群提供)

記者周靜芝/台北報導

「五月天」呂逸群油畫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時間:4/24-5/11  地點:上古藝術當代館

五月是感恩的季節,對84歲的本土畫家呂逸群來說,以「五月天」作為個人畫展的名稱,並不是為了趕上潮流,一沾台灣天團的光,而是五月對他來說確實有著特殊的意義。一是,他出生在五月,「五月天」既是自己的生日、也是紀念母親受苦的日子;二是,他的畫作靈感全來自台灣這片土地,台灣正像母親撫育孩子一般,給了他源源不絕的愛與養分,豐富滋養了他的生命與作品。

一生致力於油畫創作的呂逸群,出生於光復前的1933年,高一在台北大同中學上美術課時,曾被日籍老師誇讚他有繪畫天份,也曾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得全縣第一;可惜他的藝術創作之路,在念完高一時嘎然而止。父親的驟然離世,讓身為長子的他不得不中斷課業、返回桃園,接下家中經營的雜貨店;或許天生不是做生意的料,年紀輕輕的呂逸群老是收不到帳款,沒多久雜貨店也就因為經營不善而關門了。

迫於生計,呂逸群想起自己喜愛、拿手的繪畫,便跑到畫電影看板的招牌店去謀職;沒想到有一次畫了日本演員三船敏郎,讓他從此一炮而紅,在業界大出風頭,口碑甚至傳到外地。1959年,基隆的大世界戲院延攬他去工作,從此便在基隆落腳、生根。誰知沒畫幾年,電影看板這份工作隨著電影的沒落而蒸發,呂逸群輾轉開過廣告社、美術用品社,因為自己當老闆、雇用了師傅,也就放下畫筆、很少再作畫了。

長女呂若玟回憶說,從小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很會畫人像,基隆學校禮堂內懸掛的大幅國父、蔣公肖像,幾乎都出自他的手;因為畫人像難度較高,也幾乎無人可以取代。呂若玟說,後來有一段時間很少看到父親再作畫,直到他六十幾歲、在多數同年齡者已處於退休狀態之際,才又對藝術萌生了興趣。

呂逸群再度拾起畫筆,並拜畫家林顯宗為師,這一畫就再也沒有停下來過。2009年,為彌補缺乏學院訓練的遺憾,呂逸群以近八旬的高齡,隻身前往日本繪畫學院進修;前年又獨自赴日,待了三個月,每星期上三堂課,將自己歸零、虛心接受老師的指導。

對於一心在畫藝上求精進、不知老之已至的父親,呂若玟與當醫生的弟弟不但精神支持,也樂於出錢出力為父親圓夢。除了學藝之外,呂逸群也加入基隆「鄉野畫社」,和一群志同道合夥伴到處攝影、寫生、參加比賽,老而彌堅的精神令人敬佩,更是「活到老、學到老」最佳典範。

愛玩的呂逸群,經常背著畫架到處趴趴走,連到日本進修也不忘寫生。從他的畫中,可看到一絲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顏水龍、李梅樹等人的影子;筆下描繪的同樣是台灣鄉土風情與人物,表現出深厚的寫實功力。呂逸群的畫風一如他的人生,不斷求新求變,展現無窮的生命力;歷經日據時代以及早期台灣社會的人文風貌,看盡世間百態,他以畫筆、油彩,不僅描繪出一己人生風景,也彷彿述說著一個離我們逐漸遠去的時代故事。

四月中旬,呂逸群剛應邀赴日本參加「百號大展」,與300位台、日畫家一同展出。此次在「上古藝術」所舉辦的「五月天」個展,展出的作品有臺灣各地風光,也有蘭嶼原住民題材。同樣的景色、同樣的顏料,呂逸群堆疊出屬於自己生命脈絡、融合具時代歷史感的意象,為人間五月天增添一抹艷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