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龍眼巴比Q 茆木聰古法烘焙龍眼乾半世紀

▲二水鄉農民以傳統「焙灶」烘焙龍眼,烘焙出濃濃的碳燒柴香味,最具古早味的龍眼乾。(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二水鄉農民以傳統「焙灶」烘焙龍眼,烘焙出濃濃的碳燒柴香味,最具古早味的龍眼乾。(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

時序進入龍眼盛產的季節,彰化縣二水鄉山腳路沿線農家用古灶烘龍眼乾,處處可看到「龍眼巴比Q」煙霧瀰漫的景象。農民茆木聰說,用「焙灶」烘製龍眼乾,就是為了要讓龍眼能夠久藏,鄉農會總幹事蔡文琳表示,為了維持龍眼的好味道,鄉內所有的龍眼都還是維持著以傳統土窯烘乾,用古早灶烘龍眼特別香,龍眼乾也成了二水著名伴手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水鄉農民以傳統「焙灶」烘焙龍眼,烘焙出濃濃的碳燒柴香味,最具古早味的龍眼乾。(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茆木聰表示,因龍眼採收期正好是炎熱的夏天,他得每2小時以龍眼木加一次柴薪,歷經六天五夜才得以完成一次的烘焙,且因其煙霧難散,即使坐著不動也會嗆出淚,幾乎都是邊烘邊流淚邊出汗,也被戲稱為是「流目屎的工作」。

▲傳統「焙灶」烘焙龍眼。(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茆木聰堅持採用真正傳統式土窯焙灶法,以竹子編織成片狀,將龍眼平鋪在竹片上方,並以老欉的龍眼柴來煙薰,乾柴慢火,煙燻如霧耐心的將龍眼粒翻焙一遍又一遍,帶出特殊甘甜濃郁烘乾後有濃厚的柴燒香氣,每起一次火,六天內不能停火,日夜煙燻,不斷的翻攪,直到龍眼粒脫水至僅剩原來的三成重量後,即成為龍眼乾。

▲茆木聰堅持採用真正傳統式土窯焙灶法。(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茆木聰說,灶上的溫度並不高,約4、50度左右,火源來自灶旁的一個炕洞,炕內擺放一根龍眼木,龍眼木的火勢不大,但這個炕洞與灶相通,形成「風洞」,柴煙就順著風洞溫溫吞吞的把果粒烘乾。

▲二水鄉農民以傳統「焙灶」烘焙龍眼,烘焙出濃濃的碳燒柴香味,最具古早味的龍眼乾。(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這烘焙的溫度還必須保持40度的中低溫,將一次量1200台斤的龍眼全數倒入,平鋪在炕灶內,為了讓每顆龍眼都能受熱均勻、保持恆溫,用自製的竹扒每2小時翻攪一次,由於受熱後的龍眼外殼,很容易破裂,夫妻倆人一刻不得閒,輪番照顧,就連半夜也不得休息。

茆木聰表示,由於手工烘焙繁複又吃力,現在有很多人改以用機器烘焙,但二水鄉的龍眼乾堅持以手工焙火,慢工出細活,反而保有濃郁的碳燒味,不少消費者打電話到農會詢問。蔡文琳說,古法烘焙龍眼乾,濃濃的碳燒柴香味,送禮自用兩相宜,許多農家的龍眼乾今年已全數被預定銷售一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