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陸好感度變化/惠台政策促民間好感 政府對陸敵意助攻

▲學者認為,大陸對台釋出善意,加上蔡政府的敵意,促成了民間好感增加。(圖/NOWnews資料照)
▲學者認為,大陸對台釋出善意,加上蔡政府的敵意,促成了民間好感增加。(圖/NOWnews資料照)

專題中心

大陸不斷對台灣祭出優惠政策,3月時公布的「惠台31條措施」更涵蓋了台商、影劇、產業等各項層面,雖然蔡政府或部分學者仍擔心這是大陸的「虛台政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根據民調顯示,台灣人對陸好感度為48.8%,高於反感43.9%,說明在多項惠台政策推動下,台灣民間已漸漸接納大陸善意。學者認為,大陸的惠台,以及蔡政府對兩岸關係的敵意,都可能是促成民間對陸好感增加的原因。



2018年3月,大陸公布惠台31條措施,除了對台商祭出與本地企業相同的優惠外,還涵蓋了創業、教育、影視方面的優惠。除國台辦提出的方案外,大陸各地方也紛紛跟進,繼廈門、福建、上海等地之後,寧波也提出80項惠台政策。

台資企業和台胞較為集中的大陸城市寧波,共有2,615家台資企業在此地登記,台灣資金共計147億美元,占全市外資總量近2成。而此次的80項惠台政策,五大面向包含台灣在當地投資、雙方貿易、社會文化交流合作、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居住生活等,將提供台灣人與寧波市民同等待遇。

「大陸的善意加上蔡政府的敵意促成了好感增加。」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陳一新分析,除了大陸釋出的善意外,台灣內部的動盪不安也是造成台灣人對中國好感度上升的原因之一。

他指出,蔡政府在上任後的多項措施,例如年金改革等,都讓人民感受不到被照顧,而大陸又不斷送出好意,自然好感度會增加。

「著重民間交流是關鍵。」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大陸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孟俊提出分析,惠台31條由於提出的時間不長,距今大約3個多月,或許會有影響,但沒有那麼直接。

長年著重於研究兩岸關係的他認為,關鍵是在大陸過去對台灣的優惠政策,聚焦在給予台商優惠,但台商多深根大陸市場,鮮少回台,於是對台灣本地的民眾影響就沒有那麼大。

劉孟俊進一步強調,大陸推動民間交流,不僅在經濟層面,文化、教育等方向也有越來越多接觸,像是提供台灣學生大陸進修的機會,更或是許多創業基地,還有大方地提供創業基金,都讓在台灣本地創業者想要放手嘗試。

「跳過藍綠,直接面向台灣民眾。」針對工商業發展,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曾指出,過去大陸對台政策,多半透過國民黨政府發布,且多數針對在陸台商。但蔡政府上任後,大陸惠台政策多針對民間,更聚焦青年世代,旅遊、實習等方面優惠,讓雙方能互相了解,瓦解過去先入為主的觀念,好感度自然會較上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