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 「一國兩制」的新實踐

▲大陸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內容涉及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未來發展及定位。 (圖 / 翻攝自網路)
▲大陸國務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內容涉及廣州、深圳等9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未來發展及定位。 (圖 / 翻攝自網路)

大陸中心 / 綜合報導

大陸國務院昨天( 18日 )首次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內容涉及廣州、深圳等 9 個城市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未來發展及定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的新實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陸媒《新京報》報導中提到,大陸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張曉明受訪時指出,粵港澳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其他灣區所沒有的制度和體制難題。

而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則指出,大灣區如果只參考和學習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等都不夠。他認為,大灣區應成為「中國內部的歐盟」,既採取歐盟的高標準、好做法,又得避免歐盟缺乏協調產生的弊病。

鄭永年表示,從歷史上看,歐洲能從二戰後的一片廢墟重新站起,歐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粵港澳三地雖是「兩制」,卻是「一國」,有中央政府從中協調,換言之,大灣區應該成為「中國內部的歐盟」,一旦大灣區的制度銜接到位、全方位的自由流動,對大陸國內與國際優質資本都將產生極大的吸引力。

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強調,在「一國兩制」下,可以把港澳市場經濟成熟、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法治公認度高、科研力量比較強等優勢,與廣東腹地廣、市場大、製造業發達、科研實力雄厚和政府決策力、執行力強等優勢結合起來。

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克服難點、發揮優勢,將成為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重點議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一二三四」的格局是它最大的特點和優勢,也是大灣區融合的難點所在。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則表示,「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將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她強調,香港擁有自己的經濟、社會制度,加上優良的法治傳統以及和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營商環境,可以將國際企業引進大灣區,並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