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書應答人生 她靠「星座分析」讓學生愛上閱讀

宋怡慧擔任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曾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她談天上的星座,也與凡間少年談生命情境和閱讀,將人性揉合星座大數據,找到的不只是防小人、幸運物等秘訣,而是找一本書的同時也找人生的解答。(圖/宋怡慧提供)
宋怡慧擔任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曾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她談天上的星座,也與凡間少年談生命情境和閱讀,將人性揉合星座大數據,找到的不只是防小人、幸運物等秘訣,而是找一本書的同時也找人生的解答。(圖/宋怡慧提供)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獅子座霸氣、巨蟹座愛家、處女座是完美主義者,不只看出生日期還要看上升星座⋯⋯。星座指引當代人迷津、早晨看新聞先看星座專欄、星座專家被粉絲奉為國師,但人只能被星座分為12種嗎?普遍法則只是哲學上的假設,把星座當作依據到底恰不恰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星座可以視為一門極度迷人的學問,當統計學去探究其中的奧妙,也能當成大數據去歸納其中的人情。」宋怡慧擔任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曾獲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獎,她談天上的星座,也與凡間少年談生命情境和閱讀,將人性揉合星座大數據,找到的不只是防小人、幸運物等秘訣,而是找一本書的同時也找人生的解答。

宋怡慧推廣閱讀,先後寫成《大閱讀》、《見字如晤》等書,近期再出版《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羅列數十種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題,再把星座分析性格變成學生的閱讀指引,因此,每個星座在不同的情境下都有自己的解答之道、也有自己的安慰之書。

宋怡慧於教學現場推廣閱讀,先後寫成《大閱讀》、《見字如晤》等書,近期再出版《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羅列數十種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題,再把星座分析性格變成學生的閱讀指引。(圖/宋怡慧提供) 宋怡慧於教學現場推廣閱讀,先後寫成《大閱讀》、《見字如晤》等書,近期再出版《星讀物語:怡慧老師十二星座的閱讀配對處方箋》羅列數十種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題,再把星座分析性格變成學生的閱讀指引。(圖/宋怡慧提供)

星座分析不只是描繪性格,也可作為一種相處之道。宋怡慧舉例,牡羊座的學生很熱情、很有行動力但也容易衝動,因此提點學生,如果要變得更好必須學著穩定自己的情緒。獅子座的學生則更霸氣,如何在他成為領導者時穩當給予意見,又能繼續在他麾下成為助力,也是一種相處哲學,「不是指責學生的缺點,而是一起看該星座可能遇上的問題。」

宋怡慧表示,「星座是大數據分析不是迷信,星座學教的是人性的大數據、人的分類,人性有很多樣態,如何在彼此都覺得是對的當下找到共識。」宋怡慧談到,青春期學生間常起衝突、常有家庭、課業、戀愛煩惱,但學生多半還沒認清自己是誰,透過星座輔以閱讀,或多或少,都能達成解惑的效用。

「學生不了解自己,所以希望他先了解自己、愛自己。」宋怡慧談到,如果學生很理解自己的優缺點,其實可以無視星座,但當學生不理解自己時星座依然是個大數據庫,因而試著從星座出發帶領學生談告白、親子溝通、讀書方式等人生課題。

但談星座只是分析,人生解惑還是在書本中,宋怡慧將書籍分為實用型和趣味型,實用型是讀了後能直接受益,趣味型則更深奧,是一種生命的呼應和回饋,「譬如《老派約會之必要》愛情觀寫得很摩羯,愛得要命但嘴巴很硬,學生會覺得書中寫的是自己的人生,如果真的遇到了對的人,錯過就是過錯,那本書也許會成為學生的生命之書。」每個讀者都有一本作者專門為他寫的書,只在於有沒有找到。

「星座就是SWOT分析,總有人寫出一本書,告訴他失戀不可恥或該如何戀愛、如何面對人生的疑難雜症。」宋怡慧笑說,其實說穿了就是老師、家長常常開釋的老生常談,但講破嘴多半也是效益不大,透過推薦書本讓學生閱讀,告訴學生確實曾經有人有類似的生命情境、曾這樣走過且活得很自在,「學生有文字情境能寄託,自然可以受到療癒。」

宋怡慧認為,從世界名著到漫畫、輕小說都有學生能借鏡的內容,她舉例,漫畫航海王中的魯夫就是領袖的楷模。(圖/宋怡慧提供) 宋怡慧認為,從世界名著到漫畫、輕小說都有學生能借鏡的內容,她舉例,漫畫航海王中的魯夫就是領袖的楷模。(圖/宋怡慧提供)

若要說學生的終生導師為何,宋怡慧相信依舊是書本,但選書的要件還是「契合」、能於當下的情境中讀進心坎裡。有學者曾羅列必讀大部頭經典,但對學生來講不見得有益,宋怡慧則認為從世界名著到漫畫、輕小說都有學生能借鏡的內容,「《航海王》的魯夫就是很好的領導者,學生能理解真正好的領導者不是全能,而是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影響力。」

宋怡慧表示,學生隨著年紀增長於不同階段有不同疑惑,以前多認為家長、師長可以解惑,但長輩的人生經驗已然和學生不同,最好的陪伴者還是不一樣的書籍,因此閱讀的重要性不會因為時代不同失去意義。

但隨著網路與自媒體的興起、訊息駁雜,加上生活忙碌,當代人閱讀時間已被切成零碎片段。宋怡慧談到,現在的閱讀環境跟過去相距甚遠,過去學生休閒就是閱讀跟運動,現在學生普遍休閒仍是電子產品、連資訊都依賴手機訊息,「閱讀已經等同於讀課內書,過去自發性閱讀的意義放在現今已經不一樣。學生不是不愛閱讀,而是不知道培養興趣,進而有能力去選書。」

但閱讀成冊書籍還是有無可取代之處,「淺閱讀只需要重點跟結果,但知識最可貴的不是結果。」宋怡慧形容,閱讀比較像人的一生,有高潮、緩和、結局,每一個環節都有可以融入跟學習的部分,「當學生看到某個章節、部分,覺得寫得正是自己的人生,那樣也就夠了。」

這個時代有google大神,一分鐘就能解決好幾個知識,「但這是結果不是歷程,還是希望學生能夠享受閱讀從零到有的樂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