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與惡主視覺都由他操刀 方序中:設計就是說好故事

▲史上第一位「三金」設計師-喜歡說故事的方序中。(圖/臺北文創提供)
▲史上第一位「三金」設計師-喜歡說故事的方序中。(圖/臺北文創提供)

文/臺北文創

我們很難用三言兩語去形容方序中,經歷過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主視覺的設計,2019上半年他一如既往地忙碌著,成果豐碩:再度入圍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為今年最受注目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設計主視覺;擔任2019文博會屏東館《吟土風人》的策展人;以及主導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刷新參觀人次紀錄的《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等。幾乎在每一個與創意有關的領域中,都能看見方序中的投入,因此每個人認識方序中的方式,也都不盡相同,有人透過他設計的音樂專輯,有人透過他策劃的展覽,有些人則是透過電影、舞台劇、頒獎典禮,輾轉愛上這位外表酷酷的設計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若要用一個詞彙來形容方序中,也許「說書人」更適合他,因為無論是設計或策展,對方序中來說,都是「說故事」,差別只在於這個故事要用什麼載體、在什麼場合說出來。

說一個害怕失去、不想遺忘的故事

身為台灣最忙碌的創意人之一,方序中交出無數經典,然而在他心中,人生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作品,是《小花計畫》。

這個故事要從2015年、方序中的故鄉屏東開始說起。當時,承載著許多童年記憶的老家眷村面臨拆遷,眼看著從前生活的痕跡逐漸消失,觸發他以「回家」為概念,策劃了第一場小花計畫展--《門裏門外 家_寫真》。

從2015年《門裏門外 家_寫真》、2016年《時差》、到今年七月剛落幕的《查無此人》,小花計畫似乎一直圍繞著「不願失去的」這個主題,方序中帶給觀眾一場對話、一個故事、一首歌、甚至只有一張照片,但藉由這些觸媒,那些捨不得遺忘的片刻記憶,便有了再一次生命。方序中說,這些記憶就像路邊的小花,渺小、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然而當記憶被喚醒,我們就擁有了另一次機會,決定小花的去留,這也是展覽取名《小花計畫》的原由。

▲《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主視覺是用前兩次小花計畫的紙製品回收製成。(圖/究方社提供)

相較於2015年透過群眾募資初登場的小花計畫,今年的《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對方序中來說,無論展覽形式多麼盛大,不變的仍是說故事的核心。再次啟動小花計畫,他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把自己轉換回說書人的角色,「重新思考,把脈絡整理清楚,這次要用什麼方式跟大家產生對話?」

故事的引子,在方序中和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五月天瑪莎的一次閒聊中成形,《查無此人》這四個字是陳勇志提起的,讓人直覺聯想到一封被退回的信,「啊 ……那個人已經聯絡不上了」。

正如展覽文宣上寫的,《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是一次「流行音樂與藝術殿堂的跨界合作」,包括音樂人林強、阿信、魏如萱、李英宏、告五人、HUSH、許志遠;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明和電機、李霽、王宗欣、吳仲倫等跨界組合,用音樂和藝術創作去訴說關於回憶的故事。「面對失去、懂得珍惜,小花計畫是一個『溫柔的提醒』。」開展記者會上,方序中這麼說。

音樂人透過流行音樂重組找回不願失去的記憶,藝術團隊則運用跨媒介材質強化記憶的血肉。例如五月天阿信在展覽中翻唱了歌手蔡淳佳的歌曲《隱形的紀念》,搭配伴奏的是日本「明和電機」仿日本文庫本尺寸,手工製作的七件「文庫樂器」。在昏暗的展間裡,聽著阿信輕輕慢慢的歌聲,看著文庫本樂器靜靜地躺在水波搖曳的光影裡,人和音樂都回到了最初的質樸狀態,彷彿在提醒,儘管數位載具已經可以取代實體,提供包括音樂和文字知識在內的一切資訊,但我們仍需記得數位資訊的源頭來自何方。

另一件作品《很難很難》,是魏如萱、鳳小岳、陳建騏聯手譜寫的新歌,近年崛起的藝術創作團隊「豪華朗機工」在全黑的展間裡打造了縮小的建築模型,所有人的目光只能追隨著微弱的移動光源,才能漸次看清全貌,然後恍然大悟,原來,所有害怕遺忘的、已經遺忘的都還在……。

▲《很難很難》訴說著失去,也引導觀眾往前去想念。(圖/究方社提供)

讓感動做主 看見屏東的原生浪漫

如果說《小花計畫》是方序中用回望延緩遺忘的執念,那麼以《吟.土.風.人》為主軸,為2019台灣文博會所策劃的屏東館,就是他對故鄉無處不在的凝視。

說到底,《吟土風人》就是一個走入屏東的故事。方序中採集這片國境之南的聲音、影像、舞蹈、物件等,用起承轉合的劇場式呈現方式串起了一場豐饒的展演,觀眾看到的不只是一場展覽,也跟著方序中回了一趟老家,透過五感深入體驗屏東的老派和深情。

因此,在《吟土風人》裡,觀眾看不到一般地方展館常見的填鴨式資料,「因為策展不是幫觀眾上課,何況現在網路上什麼資料查不到。」方序中選擇創造一個可以勾起每個人探索慾望的場域,像一道開放式的問答題,讓觀眾自己去找尋心中的答案,「不管你是因為什麼理由走進這個展場,我們都希望你帶著滿滿的感動離開。」出生在東港的方序中,迫不及待地想挑動大家的好奇心,尋找屬於自己的浪漫屏東。

展覽的起手式是聲音,五組來自屏東的歌者和詩人,用旋律和詩歌「吟」唱出故鄉的生活,觀眾隨之走進帶著神秘的小徑,就能見到「土」展區裡四組代表著屏東土地的光田,揮揮手,以臺灣花布作品聞名國際的設計師江孟芝的互動藝術赫然出現眼前;在環景式的「風」展區,有來自鹽埔的《種子舞團》透過肢體展現祭典節慶的生命力,懸吊式機械裝置的配合著旋律節奏中層層翻轉,營造出屏東出名的「落山風」意象;最後,觀眾的視線會落在環形劇場中央的「人」展區,由當地的孩子手寫對家鄉的展望,被大大的投放在螢幕中,「期待很重要。」方序中希望,這些屏東的孩子能像他一樣,即便已離開,依然眷戀著家鄉。

▲《吟土風人》能讓觀眾感受屏東的落山風,還有代表土地的光田(右)。(圖/屏東縣政府提供、攝影/張國耀)

沒有風格的設計師 找出設計的所有可能

說話慢條斯理的方序中,臉上經常掛著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他不是一個急性子的人,但腦袋裡又好像裝了一個馬達,隨時隨地轉著,停不下來。

很多創意人習慣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周遭人的生活細節,方序中也一樣。觀察、思考、甚至偷聽身邊人的對話,和音樂、電影、卡通、漫畫、舞台劇一樣,都是他的設計養分。方序中認為,每個設計師都有不同的使命,他自己則願意當個「開門的人」,用設計玩出新花樣,讓大家每次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2013年,方序中用自己的英文名字「Joe Fang」為工作室取名為「究方社」,更別出心裁地將「究」字拆解成一頂帽子、兩撇鬍子、和一個九(Joe),拿來當成logo。「你不覺得『究』字拆開之後,就是我本人的樣子嗎?」留著八字鬍、不管到哪裡頭上都戴著帽子的方序中,只用了一個字,就把自己的這個人的具象化了。

但方序中的風格到底是什麼呢?聽到這個問題,他笑了,「我的風格就是沒、有、風、格…..哈哈!」方序中始終認為,「設計,就是說一個好故事。」所以他更擅長去解決問題,賦予創作更多可能,而不是把自己的個性加諸在不同的作品、或是合作對象身上。

▲一頂帽子、兩撇鬍子、一個九(Joe),方序中用一個中文字講出自己的故事。(圖/究方社提供)

在唱片包裝設計方面,方序中也保持著同樣的理念,無論哪種音樂類型,他都以設計師的立場和責任,試著解決問題。碰到較不熟悉的音樂類型,反而刺激思考,「大部分找你做設計的人是因為相信,相信你可以解決事情,可以達到這件事情」。

至今為止,方序中合作過的音樂人,包括張惠妹、孫燕姿、五月天、蕭敬騰、HUSH、岑甯兒、Matzka等,洋洋灑灑的名單,都是當今華語流行樂壇「里程碑」式的歌手。方序中本人也此六度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

「某種程度上,我的工作是讓音樂『被看到』。」方序中說,唱片包裝的本質是將音樂視覺化、並賦予故事性,而不僅僅只是做出美美的設計稿;就好像一件衣服再美,穿在不適合的人身上,就顯不出價值。所以,設計過程中,溝通很重要,瞭解創作者的想法,才能要確保設計的結果是雙方都滿意的,「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能用自己的絕對美感,去強迫改變其他人的想法。」

▲方序中利用隱形墨水為Hush個人專輯《換句話說》設計的包裝,白淨簡潔的CD(右圖)透過紫光燈手電筒照射才能看到如夢境般的內容。(圖/究方社提供)

方序中常說,「要做出美的設計不難,難的是做出對的設計。」近幾年,方序中也開始和公部門合作,比方由文化總會主辦,2018年舉行的台灣、日本文化交流祭典「Taiwan Plus」,方序中大膽採用了以真實、手作方式建構類似舞台劇的道具實景來拍攝主視覺。物件疊加出來的手感,除了展現台灣的溫暖熱情,更表現出台灣不一樣的多元樣貌,「看起來鮮豔、活潑,就像日本人印象中的台灣人,直接、熱情、可愛。」文化總會非常滿意方序中的設計效果,2019年「Taiwan Plus」也交由方序中操刀,與四位設計師吳建龍、葉忠宜、廖小子、Sydney&Zen Yun共同打造,將視覺、味覺、觸覺與嗅覺四種感官,聚合成一張完整的臉譜,傳達台灣獨有的文化魅力。

曾經說過「設計無法改變世界」的方序中,其實一直很用力的在和世界溝通,這就是他的浪漫與追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