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語出驚人的他 身上還有哪些秘密?

戴秉國(資料圖)。
戴秉國(資料圖)。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哪怕美國全部10個航母戰鬥群都開進南海,也嚇不倒大陸人!』今天(7日)上午,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新聞裡說的這句話,讓各大網站刷了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法制晚報報導,觀海解局注意到,作為大陸知名的外交家,戴秉國曾促成『中美戰略對話機制』的建立,與梅德韋傑夫、金正日等外國領導人都有接觸,外界評論他是大陸的基辛格。但是,這個外交強人退休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掉了安眠藥,說『以後每天可以睡足覺了』。那麼,戴秉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華盛頓對話會上語出驚人

觀海解局記者梳理媒體報導獲悉,今(2016)年7月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主辦,中國南海研究院和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協辦的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在華盛頓舉行。

來自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美國海軍學院、耶魯大學、美國戰略預測智庫等學術機構的15位美國學者和前外交官,與來自中國南海研究院、南京大學、上海社科院、武漢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等機構的10多位中方專家一起對話。

據《人民日報》報導,大陸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會上做開幕主旨演講時表示,在南海問題上,大陸絕不是加害者、肇事者,而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他在演講中說,『哪怕美國全部10個航母戰鬥群都開進南海,也嚇不倒大陸人!』

官方簡歷顯示,戴秉國,土家族,1941年3月生,貴州印江人。四川大學外語系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畢業。1964年9月參加工作。197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務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外交部副部長。退休後,他成為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名譽院長。

力促建立『中美戰略對話』機制

觀海解局注意到,人民出版社的《戰略對話——戴秉國回憶錄》一書於今年3月在大陸全國發行。據該書中記載,2005年至2008年間,戴秉國曾多次主持中美戰略對話,後與王岐山共同主持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戴秉國認為,這個對話機制,為中美雙方增進戰略互信,促進關係發展,特別是在探索構建國與國和諧相處之道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3年之後,戴秉國三次作為大陸政府特使訪問美國。他在其中一次會議上提到,『如果中美兩國也建立戰略對話機制,有可能在新的歷史時期探索出中美兩個大國合作共贏的一條新路。』

戴秉國在書中回憶道,『(2004年11月)29日晚上,我把基辛格博士請到大陸駐紐約總領事館,想聽一聽他對中美建立戰略對話機制的想法。基辛格說,他很早就提出了美中兩國開展戰略對話的建議,這一對話十分重要。』



2004年12月2日,戴秉國在華盛頓與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共進晚餐,就中美關係相關問題交換了意見,就兩國建立戰略對話機制進行了討論。之前一天,戴秉國還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

至此,在中美戰略對話拉開序幕之前,戴秉國已與美國智庫三位重量級人物進行了對表,為雙方下一步開展戰略對話進行了鋪墊。

中美戰略對話原定由兩位常務副外長共同主持。據《戴秉國回憶錄》一書記載,2008年,已經身為國務委員的戴秉國,仍繼續擔任中美戰略對話的中方牽頭人。2009年2月,奧巴馬總統的新班子剛開張,在美方的建議下,『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就此建立。由中美雙方每年輪流舉辦。

總統專機上會見梅德韋傑夫

戴秉國在書中回憶道,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從法理上成為蘇聯的繼承國,中蘇關係也被中俄關係所取代。1992年12月17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對大陸進行的首次訪問,是蘇聯解體後兩國最高領導人的第一次面對面會晤。訪問雖然只有短短兩天,但有關準備工作卻歷時近一年。

2008年,戴秉國出任國務委員後,開始接手主持中俄戰略安全磋商。戴秉國在書中回憶了其與梅德韋傑夫在俄羅斯總統專機上的一次會見。

書中說道,『那晚交通狀況很不好,駐俄羅斯大使劉古昌的車沒能跟上車隊,只有我的汽車開到了總統專機的舷梯下,珀特魯舍夫一個人站在瑟瑟寒風中等我。他把我領上飛機。劉大使沒有趕到,所以我就只帶了一名翻譯上了而飛機,俄方也只有帕特魯舍夫陪同梅德韋傑夫總統見我。』

觀海解局注意到,俄羅斯總統專機被譽為元首的『空中辦公室』和『行動國家管理中心』,一向十分神秘。這是一架特製的伊爾-96大型飛機,外表塗裝除了俄羅斯國旗和國徽以外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裡面可是別有洞天,機場的內飾是清一色的亮黃色胡桃木,既典雅又現代,艙內顯得寬敞舒適,考究氣派。

這次會見一共20多分鐘。當時,梅德韋傑夫的專駕馬上就要起飛,不可能談得太深太久。『記得我還講了一點俄語,梅德韋傑夫聽得很高興,向我豎起大拇指。這次總統專機的會見極其特別,在我的外交生涯中絕無僅有,相信在國際外交史上也不多見。』戴秉國在書中說。

接待首次訪華的金正日

由於地理上的相鄰、深刻的歷史背景和複雜的現實情況,北韓半島的局勢與大陸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觀海解局注意到,戴秉國認為,北韓半島問題是我們周邊最複雜、最難處理的一個大問題。

2011年12月19日,北韓中央通訊社發布消息稱,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於12月17日在視察地方途中,因過度疲勞發生重度急性心肌梗塞並發重度心臟休克,經搶救無效於是日上午8時30分在列車上逝世。



戴秉國回憶道,『我和金正日總書記見面不下10次,和他結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金正日擔任北韓最高領導人後首次訪華是2000年,當時戴秉國任中聯部部長,負責接待工作,曾去車站迎接他。那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記得在我陪同他去釣魚台國賓館途中,當汽車開到離國賓館不遠的高架橋時,我發現他將黑眼鏡換了下來,他顯然不想戴著黑眼鏡同等候著他的胡錦濤同志會面。』

此外,『金正日是一個勤奮的人,他經常下基層,下連隊。他來華訪問期間,花了很多時間來考察大陸的企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市場情況。』戴秉國說,金正日也有柔情的一面,他親自改編和指導了北韓版歌劇《紅樓夢》和《梁祝》,很有藝術水準,在大陸巡回演出時深受大陸人民的歡迎。

退休第一天就把安眠藥扔了

2013年3月16日,戴秉國開始了退休生活。他在《戰略對話——戴秉國回憶錄》一書中寫道,『退休快三年了,我仍然同那些對話夥伴中的若干位保持著形式不同的接觸和聯繫。』

公開報導顯示,三年來,戴秉國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對此,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退休了,就應該盡可能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之外,直至最終被完全遺忘。應該被記住的,是像毛澤東這樣的偉人,是像屠呦呦、袁隆平等這些為人類造福的人,還有那些長眠在祖國大地和國境之外的烈士』。

戴秉國表示,退休後,他處於一種半工作狀態,見一下外國的老朋友,或是在國內一些地方走一走,還去看了看曾經求學的地方,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見了同學和老師。

他說,『退休是挺好的一件事情。我退休以後每天可以睡足覺了,以前是睡不好的。搞外交都有這個問題,到了後期我每天夜裡都要吃兩次安眠藥。退休第一天我就把安眠藥扔了。現在吃飯睡覺都可以,精力也比較好,我也比較樂觀,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