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五位老師

習近平回到母校八一中學。
習近平回到母校八一中學。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第32個大陸教師節的前一天。9月9日一大早,北京八一學校的學生們見到了一位特殊的『老學長』,已離校近50年的習近平。『到這裡就沒有首長了,都是學生』,這位『老學長』對他們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政事兒報導,注意到,兩年前的9月9日,習近平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時表示:『見到你們,我就回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教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2013年12月,新華社刊發的長篇人物特稿也提到:習近平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領導。他不忘師恩,每逢過年都會給老師送上問候和祝福。

『老師對我們十分嚴厲,終生受益』

9月9日上午,八一學校幾位古稀之年的退休老教師,也重回『八一』。見到習近平這位自己當年教過的學生,老人們很激動,一位老師說:『您給人民帶來了幸福。』習近平說:『是老師培養了我們』。『當年老師對我們要求十分嚴厲,現在回想起來,終生受益』。

『政事兒』 注意到,新華社發表的報導中,出現了兩位八一學校退休老教師的名字,陳秋影、陳仲韓。

陳秋影是習近平初中時的語文老師,離開學校後,習近平跟他一直保持聯絡,50年來從未間斷。2014年『六一』前,習近平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看望少年兒童時,就專門把她請來,笑著對她說:我還記得讀初中一年級時,您教我們語文,把課文解釋得非常好。

陳秋影接受採訪時,也曾講起年少時的習近平,對國學情有獨鍾,很喜歡杜甫的詩;喜歡足球,一到課間他就和同學踢足球。由於習仲勛從來不准許孩子們虛榮與攀比,所以上小學後,習近平仍然不知道自己父親的職務,後來得知父親是副總理,就對其他同學說,『我知道我爸爸是做什麼的了!他是副經理!結果,同學們還搭茬問道,副經理?你爸爸還管商場嗎?』

陳秋影還提到,習近平不僅僅是跟她,跟其他老師也保持聯繫。當過習近平班主任的齊榮先老師,身體一直不好。在外地任職時,習近平來北京開會就帶著妻子彭麗媛,一起去齊老師家中看望,還囑咐身邊的同志為老師找醫生,找對症的藥品。



『政事兒』 注意到,陳仲韓、齊榮先鮮有公開報導。今(2016)年6月,媒體刊發的一篇介紹八一學校歷史的文章提到,這所由榮臻子弟學校(1947年聶榮臻在河北阜平創建)發展而來的歷史名校,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充實中學部的力量,總政治部專門從大學抽調了優秀的大學生分配給北京軍區,這批大學生就包括陳秋影、陳仲韓等。



圖為1993年9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看望陳老師,左一右一為習近平同學。

博士論文指導教師劉美珣

清華大學圖書館裡有一個學位論文閱覽室,在這裡能查詢到一篇淡黃色封皮、169頁的論文,題目為《大陸農村市場化研究》,作者習近平,指導教師為劉美珣。

『政事兒』 注意到,1998年至2002年,習近平曾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職研究生班學習,並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上述《大陸農村市場化研究》,就是習近平申請法學博士學位的論文。

當時,習近平擔任福建省長,論文中呈現出他對戶籍改革和城鎮化的思考,『有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進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在總體上仍未脫離「離鄉不離土」的模式』,習近平認為,『絕大多數在城市務工的農民並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

劉美珣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曾擔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經濟學研究所所長,現已年過古稀。2008年,她曾到北京工業大學做『大陸宏觀經濟形勢及前瞻』報告。

『政事兒』注意到,北京工業大學官網介紹說:劉美珣長期從事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所主持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鄧小平理論概論》課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研究型教學》專案被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劉美珣非常低調,可查詢到的報導顯示,她只在一次採訪中談到了當年的學生習近平,說他跟一些學生不同,習近平跟她談話時從來不帶秘書,申請博士學位時,最初的設想是寫一篇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研究』,調整後形成了後來的《大陸農村市場化研究》。



劉美珣。



習近平的『導師』耿飆

從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後,1979年至1982年這三年,習近平曾任大陸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期間一直在曾任國防部長的耿飆身邊工作。

『政事兒』 注意到,2014年1月6日《福州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習近平和他的導師耿飆》,開篇就提到,『那三年(1979年至1982年)是他開眼界、長本領的關鍵三年』。

文中講述了習近平跟耿飆的情誼,在廈門任職時,習近平逢年過節會經常來看老首長,有的時候也帶著年輕的妻子彭麗媛一起來。『習近平在福建時,每次過來都帶一些海鮮。』耿飆的警衛參謀黃心明回憶,『有一次他回來看首長,還陪首長又下了一盤棋。』

習近平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那3年秘書工作對他有很大作用。那時候積累的經驗和知識非常重要,對他後來在中央政治局分管港澳臺工作幫助很大,之所以能在接手這項工作後不覺得陌生,就是因為當年跟隨耿老做秘書時看了很多資料並隨其接見很多港澳台人物。

『近平說,那時候積累的經驗和知識非常重要,接手工作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陌生。』耿飆的女兒耿焱曾回憶。



習近平和耿飆(坐者)一家合影。



拜『大山』為師

1982年至1985年,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了三年,先後擔任縣委副書記、縣委書記,這期間,他遇到了一位好朋友、好兄長——作家賈大山。

在《憶大山》中,習近平描述了自己跟賈大山的情誼。到正定後,他第一個登門拜訪的對象就是賈大山;此後,兩人經常促膝長談,有時收住話鋒時已經是凌晨兩三點;離開正定時,『倆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依依別情,難以言狀』。

『政事兒』 注意到,河北日報2014年1月發表的《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報導,也提到了賈大山。

報導稱,當年,習近平非常重視文物保護工作,思考正定如何從歷史文化中汲取更多營養。賈大山則熟知正定歷史文化,對正定現存的古建及文物情況知之甚多,人稱『正定通』。『習近平同志拜他為師,利用閒暇時間,常去他家拜訪長談。後來,在習近平同志的推薦下,正定縣打破黨外人士不任正職的「規矩」,任命賈大山為文化局局長』。

1995年深秋,賈大山患病並做了手術,習近平曾多次去看望他。

1997年2月,習近平最後一次赴正定探望賈大山後11天,得知賈大山因病離世的消息,『噩耗傳來,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好兄長。我多麼想親自去為他送行,再看他最後一眼哪!』



圖為1997年2月7日,習近平和賈大山最後一次見面時合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