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遠劇評》四重奏:豐盛!心靈收穫CP值特高

▲日劇《四重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圖/劇照,2017.02.20)
▲日劇《四重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圖/劇照,2017.02.20)

文/柯志遠

四個萍水四逢的陌生人,四位恰巧在四重奏組合裡都存在著不可或缺位置的提琴音樂家,他們分別有著性格發展和人生際遇的殘缺,他們出人意表地協議合組一個公開表演的樂團,並且住進其中一人位於輕井澤寬敞的大別墅裡…,故事情境(situation)的「意外性」讓人一開頭便眼前一亮,卻絲毫沒有為了情境而情境的「違和」與「矯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因緣際會的,脫離僵化世俗規範的「烏托邦」,儼然一個炎涼社會的縮影,吸引觀眾關切的懸念不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事?」,而是這二男二女四人彼此之間的「化學效應」:他們是否成了互相的扶持或填補?又或者是否「鏡像」出對方身上心頭的執拗與頑強、華美與孤獨?這是一齣「文學性」、「娛樂性」與「共鳴性」同樣飽和璀璨的非凡佳作,揮撒自如的想像力與幽默感,舉重若輕的人生啟發,賞心悅目的畫風與演技,栩栩鮮活又獨特立體的角色設定,冷冽但不疏離的鏡頭美學,流暢但不炫技的「電影感」,細節處,是讓人時而莞爾時而泛起無數漣漪的精準對白,大架構,是毫無預警的一連串峰迴路轉;看情節,高潮迭起(完全不是狗血、虐心的那一種),看意涵,在在布滿讓觀者「情緒投射,情感著床」的厚實內裡,日劇《四重奏》是2017年開春第一個心靈滿足CP值特別高的時裝好戲,值得鄭重推薦。

不同於韓劇喜歡強調故事的「天馬行空,結構精奇」,不同於大陸戲習慣突顯製作格局的「遼闊雄偉,氣勢磅礡」,日本時裝劇最擅長的反倒是把一齣戲拍「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淋漓盡致地,構築一個人世的層次或角落,你可能並不熟悉,卻總能看他雕琢出引人入勝的神韻與風采(石原里美上一季的《校對女王》,描述的甚至只是出版社「校對部」如此冷門族群的生態故事)。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創作趨勢,優質的日劇或許輕薄短小,卻往往可以深入人心,歷久而難忘。

講一個跌宕起伏到讓人欲罷不能的故事,著重在「技術面」,只要「過癮」就好;講一個以「人生」為主題的故事,是「藝術面」的講究,卻必須往靈魂深處「走心」,說故事的人需要「態度」需要「視野」,需要自己「見山是山不是山又是山」的體會與穎悟,因此,這樣一齣戲的成敗之間(不知所云或感動震撼),因為創作者、演繹者的品味層次不同,相去可以極其懸殊,《四重奏》的型式細緻,無懈可擊,內涵訊息豐沛雋永,講人生的「不圓滿」,以「詼諧」取代「森冷」,講浪漫背後的現實真相,以敞亮、包容取代辛辣、批判,每個角色的「怪癖」被處理得產生「魅力」,每個人掩藏的秘密又似乎總有些「優美」的軌跡,放大來說,《四重奏》在說了一個「有點吊詭,十分有趣」的故事的同時,在筆觸的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還是對於人生與人際的希望與明亮,樂觀地鋪陳出一種「一個人,很好;結伴同行,可能更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基調氛圍,不是刻意形塑、裝飾的歡快,卻沁人心脾,通體舒暢。

除了「把戲拍小」,日劇因為「一周播出一次」這樣的收視習慣,還存在著另外一個特色,就是節奏格外地快速。這樣的戲,考的是導演的「組織能力」,《四重奏》的敘事靈動、跳躍,幾乎沒有一大段一大段「大場面」的戲,一個畫面可能便必須交代出一個完整的訊息,卻完全不會讓人覺得紊亂,破碎,欠缺章法。這種戲劇風格還考編劇源源不絕的「細部設計」創作力,五秒鐘的一個幾人先後在同一個結冰的地面上滑跤的鏡頭、兩秒鐘的一個低頭看清海報上「還有九個月壽命的音樂家」的鏡頭、一句「前面有一隻盤腿而坐的貓」的謊話(以及引起聽話的人煞有其事的可愛的反應)、松隆子一反常態在男生面前故意敞開浴衣耍寶的兩個鏡頭…,這些安排,跟劇情發展都沒有直接的關係,卻莫不讓人會心一笑,印象深刻。四個人圍著一大盤炸雞討論「該不該灑檸檬汁?」的對話,長達幾分鐘,卻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枯燥無聊,反而意外地更深入去感受到這些人物的氣息與特質。這樣細碎而快速的筆觸,不同於「驚悚懸疑劇」爭分奪秒堆砌「窒息感」的「功能性」,而是一種「詩」不同於「小說」的況味,在《四重奏》裡通篇比比皆是,熠熠生輝,神采誘人,好看極了。

▲▼日劇《四重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圖/劇照,2017.02.20)



有了直指人心的核心議題,有了獨樹一幟的迷人風格,但觀眾看戲產生「追劇」的「黏著度」需要的還是一個深度攫住「注意力」的情節懸念(有許多日劇拍攝質量出類拔萃,卻常讓人有種「可看可不看」的存在感不足,往往就是在故事軸線設計上「精彩度」不夠;某些以「文青氣質」為標榜的戲,也經常會為了過度渲染的文藝FU,而犧牲了故事的張力與節奏,都不是觀眾樂見的做法),《四重奏》可喜在講故事的手法高明,戲中看似只有寥寥四位主要角色,卻在角色關係間佈局了環環相扣的牽扯糾葛,這些隱藏的元素具備的「戲劇效果」各不相同,有些可能撕裂表面的和諧,有些可能促使人物必須瞬見站立到一個迥然不同的位置,有些則在真相帷幕揭起的過程中讓角色與角色間再一次獲得機會去看清楚對方(甚至自己),這個「事情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的披露過程,造成的震撼程度不同,但在次序、方式的設計上處理得畫龍點睛,既嫻熟又出彩,加上伴隨的旁支劇情(例如「只有九個月壽命的鋼琴家」),《四重奏》像是一瓶前調、中調、後調都被精緻呈現的頂級香水,層次繁複,循序漸進,滋味的特殊與豐富同樣超乎預期。

《四重奏》的四位主軸演員演技各擅勝場,精彩絕倫,簡直像是一場繁花似錦美不勝收的饗宴。每一個,都演進了人物的心理最低層,都具象化了那個人物「戲劇性」最強烈最獨特最具衝擊性也最有看點的性格(人格)特質。表演的神韻不同,卻無不爐火純青。松隆子繼《命運之人》後睽違五年回歸,往日的「玉女」光芒淡褪了些,反倒在演技鋒芒上更上層樓,她扮演的第一小提琴手卷真紀,優雅娟麗,雍容出眾,其實卻有著與外表形象大相逕庭的負面思考邏輯,她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最多,與所有其他人的牽扯也最深最複雜,而這些暗潮洶湧的內層脈絡,必須像「北極浮冰」那樣被演繹出來:外表嫻靜有致(甚至還有些談笑風生),卻必須讓觀眾清晰地感受到冰洋水面下,肉眼看不見的巨大冰山的氣場。

▲▼日劇《四重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圖/劇照,2017.02.20)

滿島光,是當代日本女星中氣質、表演都自成一格的,有著天才型自覺、細膩演技的一位。看她演戲,總能讓人被帶進一個跟尋常凡俗不太一樣的「世界」裡去,沒有過激的外顯,卻彷彿颶風將至,她眼神裡的電波頻律貌似有些「神經質」,卻總教人不由自主地趨身靠近過去,想更近一些去聆聽,那是一種永遠都「預告著故事」的演技,運用在《四重奏》裡,就像她手上的大提琴,做為鋪墊,不是主線,卻無處不在。童星出身的高橋一生(他還是《心之谷》等著名動畫電影裡的傑出聲優),平常雖演多了綠葉配角,但演技裡細微環節的處理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戲感」,個人的「辨認度」特別高,是一種溶進自己呼吸裡去的戲劇韻味,在《四重奏》裡的演出,寫意,瀟灑,舉手投足竟似帶有「魔性」,他和逐漸拋下當年《御法度》美少年形象包袱的松田龍平,展現的都是在靈氣上卓然不群於其他男明星的出色演技,就像鄭板橋詩裡說的「砍松枝帶雪」,意境脫俗,甚有可觀。

▲日劇《四重奏》細膩通透地,刻畫一個人生的段落或切面,深邃幽微,發人深省。(圖/劇照,2017.02.20)

本文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紐約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碩士。涉足娛樂產業二十餘年:電影行銷、頻道經營、新聞採訪、唱片企畫、時尚發行,專業經歷遍及PEOPLE雜誌、春暉電影、滾石唱片、MOD、VOGUE、GQ等公司要職。出版《惡女阿楚》、《一個台客在紐約》等15本著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