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巷仔內》王鼎鈞/台美總統的期中魔咒

▲民進黨彰化縣長參選人魏明谷競選總部舉辦成立大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到場力挺,強調彰化縣的綠能建設成績。(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10.28)
▲民進黨彰化縣長參選人魏明谷競選總部舉辦成立大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到場力挺,強調彰化縣的綠能建設成績。(圖/記者陳雅芳攝,2018.10.28)

記者王鼎鈞 / 分析報導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爐,川普總統未能逃出「期中魔咒」,掉了國會席次,共和黨雖保住參議院,但眾議院的掌控權卻落到民主黨手中。在台灣政局,縣市長地方選舉被視為總統的「期中考」,選舉結果更將直接衝擊到下屆總統大選,成為中央執政黨的「魔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總統所屬政黨,通常在期中選舉都會輸掉席次,這個魔咒,近些年來只有兩次例外。第一次發生在柯林頓第二任總統任內(1998),民主黨在眾議員贏回5席,但不足以逆轉情勢,兩年後還是變天,由共和黨小布希贏得總統大位。第二次是在小布希上任後,共和黨在2002年的期中選舉再向前挺進,參眾兩院增加10席,小布希後來也順利連任。

期中選舉雖然牽動著總統大選選情,但兩者的選舉結果卻沒有必然的關係。柯林頓第一任總統任內(1994),民主黨在參眾議院痛失62席,也結束了長達40年對參眾兩院的控制權,但柯林頓還是成功取得連任。民主黨在歐巴馬的首任總統任內(2010)又遭遇到重大挫敗,在參眾兩院輸掉了70席,眾議院遭共和黨奪走,歐巴馬仍然連任。

觀察國內政局,民進黨在1997年的選戰一舉拿下包括台北縣的12個縣市首長席位,國民黨只贏得8個縣市,在地方包圍中央之下,陳水扁於2000年當選總統,締造了台灣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2001年縣市長選舉,藍綠打成平手,各取得9縣市,陳水扁2004年雖取得連任,卻選得相當艱辛。

到了2005年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落得只剩雲林以南6縣市,國民黨則搶下14縣市的執政,地方氣勢大好,馬英九於2008年再度搶回中央政權,這是第二次政黨輪替。2009年縣市長選舉,13縣市仍保有藍天,民進黨只取得4席,馬英九也在2012年順利連任總統。

2014年縣市長選舉,局面又再度翻轉,民進黨大贏13個縣市,國民黨只剩6席縣市長,蔡英文順勢在2016年登上總統大位,成就了第三次政黨輪替。今年縣市長選戰,國民黨在「韓流」帶動聲勢之下,阿扁擔憂縣市長席位「掉或剩5678」,若是烏鴉嘴成真,小英的總統大位恐不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