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大同股東不願放手持續加碼 看準土地大補丸!

▲大同去年合併營收606.23億元,合併稅後淨損332.93億元,每股淨損4.75元,虧損再創歷年新高。(圖/NOWnews資料照)
▲大同去年合併營收606.23億元,合併稅後淨損332.93億元,每股淨損4.75元,虧損再創歷年新高。(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許家禎 / 台北報導

大同公司邁入百年,老字號品牌曾是國貨代名詞,為國人所驕傲,但後期一度成為水餃股,旗下幾個轉投資公司甚至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轉投資事業擴增,不見獲利反而是虧損越來越大,但即便如此,市場派仍幾度大動作爭取董監事,還是有股東願意加碼買進,原因就是大同作為「資產股」的潛力價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同百年最知名的是在家電與電力機械領域的經營,但其實集團版圖橫跨半導體、通路、營造及貿易,擁有大同、綠能、華映、尚志、精英五家上市公司、大世科與福華兩家上櫃,以及尚化一家興櫃。不過,在股市中,大家卻常視大同為「資產股」,因為就是集團擁有龐大的土地資產。而這也是為什麼集團明明多家轉投資公司都虧損,大同卻能一直不倒,以及近年來經營權之爭屢屢浮上檯面的主要原因。

由於大同老董林挺生,也就是集團總裁林蔚山的父親相信「有土斯有財」,有媒體就披露大同擁有全台土地資產可能超過35萬坪,且大部分位於雙北市,其中不乏地段極佳、基地完整的區域。

像是台北市中山北路3段總部土地面積,外傳開發市值超過千億元,還有復興北路及長安東路口的土地。另外今年2月底,大同旗下位於新北市土城,占地6080坪的住宅用地,由大同旗下的尚志資產委託美商仲量聯行公開標售高達百億元。有人認為,這是大同一貫的手法,只要缺錢、虧損,就賣祖產土地補破洞。

只是,這活化資產的大補丸,看在市場派眼中就是「賤賣祖產」,市場派認為,拿土地賣錢,倒不如蓋房子賺錢,如此才是真正為股東為員工著想。但也有人認為,說穿了市場派就是不滿集團隨便賣土地,因為會失去真正能夠獲利爆發與賺錢的能力。

而針對華映全年淨值顯示為負數,恐面臨下市危機。大同也因為受華映、綠能影響,2018年營收呈現虧損,每股淨損4.75元,虧損再創歷年新高。市場派的大股東三圓建設董事長王光祥就回應媒體,他尊重可能下市的結果,但仍痛批大同「亂搞」,強調他不但不會出脫持股,還會加碼買進,等待下次董監改選時再來PK。

也難怪,自2016年開始就有市場派股東挺身出面,喊話要進入核心董事會,表面上是為所有股東監督萬年不變、經營不善的董事與經營團隊,但實際上土地資產的潛在利益也滿誘人的,雖然能順便替股東創造更好價值並不為過,但市場派與公司派相互鬥爭、在公司風雨飄搖之際,無權無勢無錢的小股東可能只能自認倒楣,甚至擔心會不會還有未爆彈造成骨牌效應。

大補丸固然滋補,但進補前是不是得看體質?倘若體質不佳,再怎麼進補可能都只是治標不治本、外強中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