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傑出年輕優秀學者論壇」 發掘未來無限機會

▲「跨域傑出年輕優秀學者論壇」29日在成大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舉行。(圖/成功大學提供)
▲「跨域傑出年輕優秀學者論壇」29日在成大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舉行。(圖/成功大學提供)

記者陳聖璋 / 台南報導

創校88年的成功大學需要年輕優秀學者的專業及跨領域合作,發掘未來無限機會,繼續書寫光榮歷史;29日於成大歷史文物館舉行「跨域傑出年輕優秀學者論壇」,邀集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主持人、教育部玉山年輕學者、吳大猷紀念獎得主、論文高被引用學者等,齊聚一堂交流分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大校長蘇慧貞指出,人文思考是轉動生命最重要的力量與內涵,科學或科技要能有好的發展,人文與文化的實踐與發揚是關鍵。科技人、創新者也要有良好的說故事能力,而這涉及到人文與文化的素養,如果產品裡說故事與敘事能力不再,科技就難有發揮的空間。

蘇慧貞強調,專業發展到極致,跨域就不那麼因難,成大營造跨域交流合作平台,期許持續創造成大與世界共同的未來。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右二)正專注聆聽演講。(圖/成功大學提供)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研究發展司司長鄭毓瑜以「人文科技跨域對話」為題演講,鄭毓瑜說,有人以象牙塔或不食人間煙火來談學術研究,但對她而言,研究雖不全等於生活,但一定是有生活才有研究,研究過程除了閱讀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對話、感受。

做研究不能只有學科知識,還要有生活上全部的體驗,科技與人文是無法二分。鄭毓瑜呼籲科學界,要多注重具有人文社會背景的人才,「沒有眼界,不可能跨界,沒有深度,不可能有溫度,沒有價值,不可能加值。」

成大積極栽培年輕學者,也致力挻攬優秀學者,目前為止,全校21位教師為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主持人(愛因斯坦計畫與哥倫布計畫),佔全國15%。

更有3位教育部玉山年輕學者,近3年來累計近20位教師榮獲吳大猷紀念獎,更有年輕教師獲論文高被引用學者等,領域遍及人文社科、工學、理學、生醫、電資與管理等學門,年輕優秀學者的企圖心與創新動能,再加上資深教授紮實的根基,使成大整體研究量能更加茁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