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病人自主權利法》上路,根據規定民眾可以透過立下預立醫療,在「末期病人、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態、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疾病等,五款特定臨床條件時,可選擇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以及「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選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指出,目前全國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人數共計1萬116人,台北市醫院就高達3493人,而且多半集中在台北市聯合醫院。甚至簽署個案多為醫院院內的病患,男女比例為1比2,以女性居多,在補助下也有許多病患的家屬,加入簽署的行列,目前台北市有至少14家醫院提供預立醫療諮商服務,透過諮商立下書面的「預立醫療決定」,提前表達自己重症時的醫療意願。醫師強調,這樣除了可以保障自己的善終的權益,也能讓親友減少放棄急救時,所需要面對的痛苦、紛爭等。另外,目前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疾病,包含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囊狀纖維化症、多發性系統萎縮症、裘馨氏肌肉失養症、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等。每天一杯咖啡提神?中醫從舌相判斷兩種體質別再喝高以翔不是唯一 醫:心因性猝死年輕化!這些症狀是警訊聯醫訴「門診減量難達標」奏效?加碼新制延明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