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也拼國民外交-討皮肉痛的阿逗仔

黃彥昇

(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我們常常會在網路上、電視上聽到有人用「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句話來酸台灣人,尤其是近幾年旅遊風氣盛行,大家有空有閒又剛好有錢就會往國外跑,去認識不一樣的世界,這絕對是好事。但是,你有好好認識過你生長的這片土地了嗎?這片土地有很多的故事,你都讀完了嗎?我想很多人的答案絕對是否定的。但是,開始永遠都不算晚!因為你還在這塊土地上,想認識這塊土地,踏出去就可以了。而且你知道嗎?有一群人,他們來自國外,可能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因為從網路上、書上或是認識的台灣人跟他們分享,讓他們知道了一些台灣特殊的宗教盛事,想一睹為快和自己家鄉完全不一樣的宗教氛圍,所以他們踏上台灣這塊寶島,就是為了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日常,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宗教藝術和宗教盛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一定聽過「鹽水蜂炮」,但你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嗎?這可追溯到清光緒年間,當時鹽水一帶瘟疫爆發,一發不可收拾。鹽水民眾向當地非常靈驗的關聖帝君廟祈求神明能鎮壓當地疫情、展現神蹟,關聖帝君遂降駕乩身,指示在元宵節的晚上,請廟裡的周倉爺做開路先鋒,關聖帝君殿後,繞鎮一晚,並且信徒需一路跟隨放炮。

鹽水瘟疫在關聖帝君出巡後,果不其然漸漸得到控制,疫情不再擴散。鹽水居民為表示對關聖帝君的感謝,之後每年的元宵節都會循相同模式,安排關聖帝君出巡,除了感謝關帝爺這一年來的庇護外,也祈求來年的安康富足。

原本關帝爺指示的一天出巡,也因為來自四方信徒的鼎力支持和熱情參與,現已改為連續三天、由各村里輪流放炮進行活動。自西元2000年後,鹽水蜂炮活動已成為台南市政府每年重點規劃的民俗活動,吸引各地更多的信徒來朝聖。

鹽水蜂炮的重點主角非「炮城」莫屬,炮城又稱「炮台」。支架主要是以木頭搭建而成,炮城高度從一公尺到六公尺都有,再將沖天炮全數排放至炮城上,沖天炮數量從千到萬,有時連製作炮城的主人自己也數不清沖天炮的數量。製作炮城的費用都是由鹽水居民自掏腰包,家家戶戶在元宵節前夕幾乎都在忙著自製炮城,為的不是別的,就是要感謝關帝爺這一年來的保祐和庇蔭。近幾年,有越來越多造型特殊的炮城,每到元宵節就推上街,各家炮城爭奇鬥艷。

資料來源:小婉的楓谷記事
資料來源:小婉的楓谷記事
近幾年,因為政府大力推動觀光,也因為台灣人越來越懂得做「國民外交」,將台灣自己的傳統文化、民俗活動分享在網站上,甚至是出國旅遊時介紹給旅行中認識的外國朋友,將越來越多的國外朋友拉進台灣來。

一年一度的鹽水蜂炮活動就是外國朋友爭相想一探究竟的台灣傳統活動,有很多外國Youtuber來參加鹽水蜂炮活動,並將過程錄影,再加以剪接。上傳到網路上後也吸引了很多國外網友點閱,讓越來越多人對「台灣」、「鹽水」和「蜂炮」產生興趣。

可是,如果你想參加鹽水蜂炮這個一年一度的盛事,保護措施千萬不能少喔!網路上有很多網友分享保護措施怎麼做才安全,在出發之前別忘了做功課喔。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也是鹽水當地居民一再重申的重點宣導,之所以製作炮城是要感謝神明一年來的保護和庇蔭,因此,炮城的炮炸向神轎是要給神明點收的。可是有很多遊客,去參加鹽水蜂炮活動是為了體驗給炮炸的樂趣,還有想要證明自己很勇敢(中二病?),就會擋在神轎或炮城前面,這樣炮就會炸在這些人身上,不僅讓神明無法收炮,自己更是有可能受傷。這種行為不僅對神明不敬,也是傷害自己。鹽水居民對於每年的舉辦的鹽水蜂炮活動是非常嚴肅且慎重的,也希望從各地去共襄盛舉的朋友也能尊重他們和神明間的酬謝習俗。

每年元宵節,全台各地皆有熱鬧的酬神活動,「炮禮」不只有在鹽水喔!像是台東知名的「炸寒單」,也是元宵節膾炙人口的活動之一。相傳,寒單爺非常怕冷,因此信徒以炮炸為寒單爺驅寒(太激烈的愛了)另有一說是,炮炸可以洗去罪惡。現在大家普遍相信,鞭炮炸得越旺,財運也會越來越旺,因此每到「炸寒單」時節,各大公司行號便會出資捐贈大量鞭炮。

每次活動時,除了有寒單爺的神像外,還會安排3-8名肉身寒單爺上陣,肉身寒單爺身著紅色小短褲做神明的化身,定點繞圈約10-20分鐘,接受鞭炮洗禮。據說當「肉身寒單」可以改運,被炮炸越久,運越旺!近幾年也有許多外國人、交換學生參加「炸寒單」,甚至是站上竹轎擔任肉身寒單爺。

國際知名媒體Discovery、NHK、CNN、BBC皆曾來台採訪以上兩個民俗活動,並做專題報導。不管是專業媒體做的報導,還是網路上素人拍的影片,透過這些影片我們也能從外國人的角度來重新認識台灣的民俗文化,常有人看了外國朋友拍的台灣影片,都會驚呼:「這真的是我們居住的台灣嗎?」透過這些外國朋友,也給了我們再一次好好認識台灣的機會。相信你用心認識台灣之後,一定會以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台灣、以及我們的文化為榮的!

神明也很international的~快看看神明拼國民外交大事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