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六合境三位土地公 傳說是三兄弟

大埔福德祠福德正神金身。(圖/Pbdragonwang攝)
大埔福德祠福德正神金身。(圖/Pbdragonwang攝)

黃彥昇

土地公可以說是台灣民間信仰中最貼近信眾的神明,有些地方可能沒有大廟,但沒有土地公的情況可以說非常少見。在台南的六合境,有三間廟的土地公,傳說是親兄弟。在民間信仰中,神明有兄弟姊妹並不稀奇,這個神界的親屬關系大致上可分為生前的血緣關係、生前的結拜、成神後的結拜三種,其中又以各府王爺最常見,媽祖與菁埔夫人也是知名案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埔福德祠福德正神金身。(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大埔福德祠福德正神金身。(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六合境的三間土地公廟為仁厚境福德祠(大伯公)、油行尾福德爺廟(二伯公)和大埔福德祠(三伯公),當地人習慣以「伯公」稱呼祂們,按照傳說中的排序,也有了大伯公、二伯公、三伯公的稱呼。

油行尾福德爺廟。(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油行尾福德爺廟。(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這三間土地公廟的建廟時間都很久遠,油行尾福德爺廟可追溯到南明永曆二十年(1666年),在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才正式遷到現址,在這之前的遷移次數與地點目前尚未完全考證出來。

仁厚境福德祠。(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仁厚境福德祠。(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仁厚境福德祠的可考創建時間是清嘉慶二年(1797年),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因「市區改正」導致舊廟被拆毀,鎮殿福德爺神尊與開基福德爺分別寄祀於東嶽殿與奎樓書院,之後由前清舉人蔡國琳家族祭祀,之後又演變成信徒輪祀,直到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才在現址開始建廟,隔年完工。

大埔福德祠的建廟時間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甚至更早,但確切的年份尚未考證出來。在日治時期也曾因「市區改正」拆毀舊廟而遷移數次,最後寄祀於台南臨水夫人媽廟,直到戰後才由信徒發起在原址重建,經過多次的修整後就是現在的外貌。

三尊土地公鎮守在六合境,又有傳說指出他們是親兄弟,也許背後有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故事,待保庇NOW挖掘出來後,會立刻與大家分享。

六合境
土地公三兄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