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名廟打卡/台灣府城隍廟 名匾「爾來了」言簡意賅

黃彥昇

如果說到主管司法的神明,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城隍爺,這位神明鐵面無私的對待每一個向祂報到的人,在審判後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處。城隍廟在台灣很常見,但這一間位於台南的台灣府城隍廟你一定要好好認識。
台灣府城隍廟「爾來了」匾額。(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台灣府城隍廟「爾來了」匾額。(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首先要讓大家知道的是,民間很多人流傳認為城隍廟是陰廟,但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城隍爺雖然主管一地的陰冥之事,但祂是正道大神,不可因為城隍爺的業務範圍而將之歸入陰神陰廟,詳細請參閱〈習俗百科/陽廟與陰廟 該怎麼區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府城隍廟。(圖/WIKi圖庫,CEphoto攝)
台灣府城隍廟。(圖/WIKi圖庫,CEphoto攝)
根據史料記載,台灣府城隍廟建於南明永曆二十三年(1669),由當時統治台灣的明鄭王朝所創建,據說是台灣最早的官建城隍廟,位於當時台南東安坊右方,一開始的廟名是「承天府城隍廟」,當時承天府為明鄭王朝在台灣的最高行政區,下轄天興、萬年兩縣。該廟主祀府城隍威靈公,明朝皇帝將城隍分為都、府、州、縣四級,府城隍的封號就是威靈公。

之後明鄭王朝敗於清朝,但清廷並沒有將鄭氏父子帶來的文化完全抹煞,反而將之保存,所以承天府城隍廟也保留了下來,改稱為台灣府城隍廟。到了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時任台灣知府的吳國柱提倡重修城隍廟,改建為坐北朝南、三開間單座式廟宇。之後的官員如蔣元樞等人都有留下修建的紀錄。

到了日治時期,因為市區改正的因素,日本政府規劃的道路由廟埕經過,幸運的是廟宇建築得以保留,才會有今日台灣府城隍廟與道路十分靠近的景象。

若到台南府城遊玩,來到台灣府城隍廟先別急著找美食,內行人都知道要先來看城隍廟的這塊「爾來了」匾額。這塊匾額是府城四大名匾,其他三塊分別是台南天壇的「一」字匾、竹溪寺的「了然世界」、祀典武廟的「大丈夫」。

「爾來了」簡單的三個字卻令人不寒而慄,藉由神明的角度提醒世人,無論你在世時是何等榮華富貴、權勢滔天,當你陽壽結束時依然要到城隍爺面前論功過,好好清算你的善惡。神明之前人人平等,人間的富貴終究是過眼雲煙。「爾來了」三個字言簡意賅,除了眾生平等,也暗藏律法無情、天道昭昭等意。(編輯:黃彥昇)

資料參考:

維基百科-臺灣府城隍廟

臺灣府城隍廟官方網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