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秘儀式!出海遇狂風暴雨 先民「划水仙」求庇佑

龍山寺後殿的水仙尊王。(圖/記者連宜方攝)
龍山寺後殿的水仙尊王。(圖/記者連宜方攝)

黃彥昇

水仙尊王是海神信仰之一,在宋朝劉克莊所撰寫的《重修水仙廟疏》中,記載的水神為「嘉應惠利侯父子」;到了元朝,則指的是媽祖的五個部將,馮璿兄弟三人、蔡某和丁仲修五人;到了清朝又是不同的組合,固定祭祀的有大禹、伍員、屈原,另外再加上項羽、魯班、李白、伯益等,形成不同的水仙尊王組合。
龍山寺後殿的水仙尊王。(圖/記者連宜方攝)
龍山寺後殿的水仙尊王。(圖/記者連宜方攝)
台灣的水仙尊王信仰可用一句話表示:「一帝、二王、二大夫」,一帝指的是大禹,二王指的是奡(音ㄠˋ)王、項羽,二大夫指的是伍員和屈原。台灣海峽以海象險惡聞名,過去因為先民渡海來台擔心船程安危一併將水仙尊王信仰攜入台,後台灣先民仰賴船運從事貿易、漁業活動,因此供奉水仙尊王祈求護佑船隻航行平安返回,捕撈漁獲豐盛,貿易順利獲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郁永河所著的《裨海記遊》(或作《採硫日記》)中,曾紀錄一項有關水仙尊王的習俗儀式名為「划水仙」,據說當時出海的漁船和貨船若遇到海象不佳、狂風暴雨,船隻被困在外海無法駛入港灣時,船上的船員們會拿出筷子和湯匙死命地划,就像是在划龍舟一樣,且邊划大家還要一起模仿賽龍舟時緊張的鑼鼓聲,如此便能得到水仙尊王的庇佑,指引受困的船隻順利返回港邊。

雖然現在這樣的習俗已經消失,但有賴文獻的記載我們還能窺知一二,了解早期先民的克難和辛苦,以及信仰和人民生活的緊密連結。(編輯:連宜方)

資料參考:
全國宗教資訊網-水仙尊王
維基百科-水仙尊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