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百科/錯誤放生反惹爭議!佛教的護生善舉被濫用了嗎?

放生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放生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黃彥昇

最近這幾年,有些佛教徒、佛教團體的人,秉持著「慈悲」、「護生」的名義進行放生活動,卻引來相當多爭議,像是放生毒蛇在淺山、他人居住環境,導致居民人心惶惶。也因為如此,許多人開始質疑:這樣的「放生」真的是善舉嗎?
放生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放生示意圖。(圖/翻攝自網路)
「放生」意指「放棄殺生、解救物命」,在《大智度論》中有記載:「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因此許多佛教徒認為放生可以積最多的德、行最大的善。放生的物種沒有特定限制,只要是有生命的眾生都可以,釋放牠們、使其找回重生的希望,這就是放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放生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慧文法師修建放生池,收容遭棄養的魚類、烏龜和鱉;放生主要又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隨緣放生」,指的是在非預期的情境下,遇到瀕死、代宰的動物而伸出援手;第二種則是「集體放生」,指的是信眾一同籌資,購買魚類、鳥類舉辦放生法會,將其送回大自然。

但不管是哪一種,我們相信其出發點都是良善的,但不免被某些特定的佛教人士、團體的行為扭曲了「放生」這個善舉。像是有師父主張因為蛇有靈性,放生蟒蛇的功德極大,消業障增福氣的效果也更好,造成許多信徒購買具有毒性的毒蛇放生,卻沒有思考放生地的恰當與否;此外,因為許多佛教團體每個月舉辦好幾場大型放生法會,固定跟養殖場購買魚、鳥,因為有需求,養殖場便持續、擴大規模繁殖魚、鳥,再販賣出去,這實在是違反了當初「放生」的良善立意。

更令人擔心的是,有時候放生活動並未先了解欲放生物種其天性、特性,放生到不適合的環境,反倒造成大量生命的逝去;也曾有大量放生破壞生態平衡的狀況,拯救了這個物種、毀滅了另一個物種,這些後果是當初放生者有考量到的嗎?

其實,許多觀念正確的佛教團體早已不再進行放生活動,而是用護生、水懺、吃素或是其他環保活動來取代放生,訓練自己慈悲、護生的同理心,不對環境和社會造成錯誤的影響,這才是佛教「眾生平等」的真諦。(編輯:連宜方)

資料參考:
全國宗教資訊網-放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