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月有保庇/普渡食物容易壞 因為好兄弟吃過?

普渡會場供品。(圖/保庇NOW資料圖)
普渡會場供品。(圖/保庇NOW資料圖)

黃彥昇

農曆七月是慈悲月,俗稱鬼月,在這段時間地府會讓好兄弟出來放個假,到各地的普渡會場吃一頓,家家戶戶與公司行號都會準備豐富的餐點招待祂們。然而台灣對於普渡後的食物有著一個都市傳說。
普渡會場供品。(圖/保庇NOW資料圖)
普渡會場供品。(圖/保庇NOW資料圖)
民間相傳,普渡過後的食物容易腐敗,就算是密封的罐裝飲料味道也會變淡,會發生這些現象是因為食物已經被好兄弟享用過,有些傳說甚至言之鑿鑿的表示有陰陽眼的人在普渡會場會看到無形眾生搶食的驚悚畫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說供品被好兄弟吃過容易敗壞。(圖/保庇NOW資料圖)
據說供品被好兄弟吃過容易敗壞。(圖/保庇NOW資料圖)
但這終究只是傳說,無法以科學角度驗證,我們無法證明「食物敗壞」與「好兄弟吃過」之間的關聯性,但有趣的是,這種說法似乎流傳的很廣泛,基本上在台灣各處都聽的到。

雖然沒有人真的做過實驗來證明,但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說法來解釋的:首先,農曆七月是個非常熱的月份,一般的食品無論是煮過的還是生的,在沒有妥善冷藏之下本來就容易壞,而普渡會場大家一定都看過,就是在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內擺滿大桌子,桌上擺滿各式供品,自然無法有效冷藏。再者,有參加過普渡的人一定都知道,普渡的科儀其實很長,短則二到三小時,長的話超過五個小時,在如此高溫的情況下,擺在桌上的供品變質敗壞是很正常也很合理的事。也許是因為普渡與好兄弟扯上關係,因而有了這個傳說。

為了因應這個情況,台灣社會在普渡時使用的供品也逐漸改變,以泡麵、餅乾、罐頭等物品替代的情形越來越常見,雖然總有些傳統逐漸消失之感,但近年來將這些容易保存的食品在普渡後捐助給清寒弱勢家庭的廟宇漸漸增加,其實也是一種傳統習俗受現代社會衝擊後進步的結果。(編輯:黃彥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