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侑霖專欄/社交時,真的別再白目!當你咄咄逼人、針鋒相對贏了場面,其實是輸了體面與機會

 ▲當你咄咄逼人、針鋒相對贏了場面,其實是輸了體面與機會。(圖/蔡侑霖提供)
▲當你咄咄逼人、針鋒相對贏了場面,其實是輸了體面與機會。(圖/蔡侑霖提供)

姊妹淘

日常中,總有一些人說話方式就是使人反感、厭惡,尤其在「有目的性」聚會上,更是令人不太舒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次,我和一位律師朋友Peter共同前往一家餐廳,參與某社團三十周年的慶典活動,入場的名列清單都是知名影視圈人物、科技業高階主管及醫生團,後來在主人翁Sandy邀請安排之下,我們被分配到靠近主舞台的區域,餐桌上已經有幾位貴賓入座,Peter的座位也配置在一位醫生娘旁邊,而我則是坐在他的對面。

這位醫生娘看到Peter坐上不到五分鐘,就立刻獻上殷勤倒起茶水、遞上名片,不忘置入自己的家世背景及生活日常,順便跟在座每一位賓客一一握手,算是十分誠懇有禮;於是,兜桌一圈後,便開始對Peter火力全開,只差把家中族譜拿出來比劃,現場氛圍讓我這位律師朋友,當場也臉紅起來。

「當律師很辛苦吧!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法規!」

「有什麼八卦案例讓你比較印象深刻嗎?我對於某明星的外遇,比較好奇,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你結婚了嗎?家住哪裡?爸媽今年貴庚了啊?幾個兄弟姊妹?」

▲(圖/蔡侑霖提供)
▲(圖/蔡侑霖提供)
我已經看見Peter已經被夾攻到無言以對,甚至有點想離開這張餐桌,基於我不是這次主場的被邀請人,我也不太方便多說些什麼。尷尬的氛圍,直到主人翁Sandy再次敬酒到我們這裡,才緩頰類似於「戶口調查」的質問。餐桌上的對話,不懂的旁人還以為是這位醫生娘想介紹女兒給Peter認識,殊不知,在事後的幾天,原來是想請Peter可否免費替自己打官司,其內容是關於她的家務事及診所消費者糾紛。

原以為餐敘上的荒唐故事及目的性極明顯的動機,應該算是告一段落,沒想到好戲才要正式上演。

醫生娘:「我們都算是朋友了,為什麼不可以免費呢?何況,你可以先諮詢看看啊!」

Peter:「我們的案件都有優先順序,實在是要一個一個來,不好意思!」

醫生娘:「你這樣子真的很不厚道耶!那你打算什麼時候要幫我服務呢?」

Peter:「每個專案是要正式收費的,從未因為朋友關係有免費的待遇,這點再請諒解」

醫生娘:「算了!我跟Sandy說一聲,下次聚會我實在不想再看到你!真的是我用真心換絕情…」

律師與公關身份,理性規則之下,難免還是需要「情」來幫襯

當天晚上,這位在我腦海印象,斯文且好聲好氣的律師朋友Peter立刻撥電話給我,跟我說明整齣故事後續的來龍去脈,以及自己的委屈及無可奈何。他也問到,立場假設換作是我,我將會如何應對。

我苦笑了很久,職場上原來也有讓辯才無礙的律師說不出話的時候,當律師諮詢我這個老江湖十二年的老公關,我只回答他一句話:「你的人生有需要這位過客嗎?如果不需要,何必做人情給她呢?」

經過長達一個半鐘頭的熱線後,律師Peter終於緩緩從人情勒索的窘境走了出來,我也給他許多「非理性」的建議看法,他其實也明白知道答案是什麼,只是基於出社會後的人情,有時可能連法條都不是人之常情的最佳答案。太理性、太規矩,一刀兩面刃,反而是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何況是下班後、私領域的情感關係。

最後,拉扯下的平衡點,Peter以優惠的價格替這位醫生娘「看診」,也讓個性「強勢惡霸」的她得到絲毫的台階下。我同時也鼓勵打氣Peter換個角度來思考,優惠的部分就當作是部分的宣傳費,讓這位醫生娘可以替自己「以訛傳訛」來打知名度;換來的,看作是社交場合的好名聲,引誘更多生意上門。至於她的人品好或壞,我們無須放入太多沒必要的苛刻,相信大家都會知道,沒必要揪著這個點不放,讓自己過不去,進而影響自己的專業與名聲。

人到了一個年紀階段,出社會後的人際關係,大多都是互利互惠、有錢大家賺,或許當下立場是吃虧、受氣,但也是訓練自己下一次面臨同樣情況,你將如何出招,使自己反敗為勝,獲得稱心如意的滿堂掌聲。我常常跟許多職場新鮮人提到,不要把委屈、不開心的情緒,當作此刻的永久倒楣,你該做的應是試想一下「如何從中提升自我的價值」、「立場背後及利益如何更長遠量化」這才是遇到瓶頸,找到脫困解藥的態度。

初識見面的朋友,最容易成為實驗室白老鼠

這樣的案例,其實在每個人生活中時常出現,甚至我們都會「難以抉擇、害怕看到對方失落表情」為第一優先考慮,何況從小過去的教育就不停灌輸著「出社會朋友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可以帶你上天堂,不好的朋友可以讓你傾家蕩產」。於是,聰明狡詐的人,便很愛用著「先綁架,後撕票」的方式,對待第一次初識見面的朋友。

難道他們不怕打壞自己的名聲,還敢這樣做,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就是:「反正先試用看看!我比你更有能耐、口碑宣傳的本領!」

他們總認為,當朋友沒有利用價值,那就擺在一旁閒置就好!何況第一次見面,也不用相對付出太多代價,基於商人成本考量而言,就好比是試用品一樣,不滿意,反正可以包退,不是嗎?

社交圈裡跟你極為不熟就用「法」相待。

社交圈裡跟你五分熟就用「理」。

社交圈裡跟你十分熟就用「情」。

一切的人脈潛規則,社交場合存在許多相似實驗室中的小白鼠,他們害怕被戴上「難親近、沒朋友」的社交標籤,對於那些急功好利且不合理的對待、不合宜的要求,盡可能就全盤滿足,其中,剛好彼此之間又有著「共同朋友」的關係,我不幫忙,誰幫他?我幫他,就等於我也幫著我的朋友。

而多數的人都害怕自己被其他人討厭、被傳閒話、擔憂變成造謠受害者,最後也只能摸摸鼻子學經驗,從社交背後看見、體驗每個人面具下的真實樣貌。

從說話的方式,看出你的思維與為人格局

無論在社交圈中、職場工作、甚至生活日常,在溝通之中面對不是自己滿意的答覆、應對、不同頻率的意見時,不要急著第一時間立刻反駁、打槍對方,甚至戲謔這樣的做法毫無建設性。理性想想,這也只是你丟我撿的互動討論,這時如果把多餘的情緒加諸進來,豈不是變成歪樓的「爭論、批判」相互針鋒死活了嗎?模糊了溝通的重點及訴求,讓自己曝露在無意義的溝通死循環當中,既沒內容也浪費時間,無效會面。

當然,立場互換,假設每次溝通都被否定,誰還會有意願以後參與溝通呢?

多次被「拒絕、否定、不被認同」情況屢屢產生,話不投機半句也算多,接下來肯定沒人有願意再繼續聊下去,間接也成了死胡同般的定局。放長線看下來,除了少了一個朋友,社交圈也莫名被貼上「這個人太自己」的主觀印象。

我建議著,溝通,不妨先順著大體節奏走,認同後,再進行「升級」,從中看見可行、不可行,才能看到共識的結論。尊重對方,體現自己的參與及想法,這才是最高端的溝通技巧。面對職場的會議、朋友間的閒談,總會看見一些「愛搶鋒頭、刷存在感」的人,提出一些無關痛癢、不怎麼有邏輯性的建議,事後拍拍屁股就想離開,就代表有參與、共同討論;殊不知,只是怕被旁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披上不負責任而已。

有時,好比打羽毛球的原理,不是一直要打到對方逼退至牆角才稱得上厲害,而是發出好球使人承接住,過程一來一往的節奏裡,才能顯現有技巧的說話藝術、邏輯談判思維,進而使結局是雙贏或三贏、皆大歡喜的順遂圓滿。如果只是自己勝出,說明也只是單向成功,乍看是興高采烈,答案卻是摧毀往後的完美鋪路、結束遠見的發展、長線利己的機會。

#蔡侑霖 #蔡侑霖DannyTSAI #丹尼先生的生活編輯室 #男公關的日常生活扎記 #男公關的慾望日記

延伸閱讀:

蔡侑霖DannyTSAI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anny.tsaiyoulin

蔡侑霖DannyTSAI instagram:danny.tsai1114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