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僧侶聞聲而來 新莊鼓新年祈福響徹雲霄

文/陳錦欣

如雷貫耳的鼓聲從新莊《响仁和》鼓藝工坊傳出,負責人是71歲的國寶級製鼓師傅王錫坤,揮動鼓棒的力道不疾不徐,鼓聲沈穩響徹雲霄,許多國外的僧侶遠道慕名而來,就是為了求一座可以將聲音送達天際的絕世好鼓,因為在許多宗教有此一說,鼓聲是世人與神明溝通的媒介,因此各個寺廟在祭典時,「鼓」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新的一年,就讓我們用臺灣最有力的鼓聲劃開序幕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父親驟然離世  不願被親戚瞧不起

响仁和》這三個字是王錫坤的父親王阿塗所取的,其中「仁和」兩個字就是做人的道理,王錫坤身為家中長子,本應繼承父業,但父親不忍小孩吃苦、做粗重活,望子成龍的父親希望王錫坤可以在外面的世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然而父親在王錫坤30歲那年驟然去世,親戚的一句徹底改變了王錫坤的人生,「你沒能耐』我覺得這句話是在侮辱我」王錫坤因為這句話,下定決心要爭一口氣,年輕時瘦小的體型,在一夜間要扛下《响仁和》這塊爸爸留下的招牌。

即使從小看著爸爸製鼓,但親自上陣才面臨到製鼓的過程並非一般人可以忍受的,製鼓過程中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力氣,「製鼓就像修行,其實它每個環節就是要耐心的去等待」這是王錫坤製鼓40年的體驗,光是鼓面的牛皮要削到0.25至0.5公分的恰到好處,整個鼓面要一樣薄,這樣的技術養成就要至少三年,不同用途的鼓聲,需求也不盡相同,今日的王錫坤已經可以憑藉聽聲音,就可以判斷鼓的音準是否達到標準,若非日以繼夜的與鼓為伍,是不可能練就如此功力的,王錫坤不否認父親所說的,「做這個行業沒力氣的話沒辦法,技術若好力氣施的比較少」。


自設百坪文化館 收藏父親老鼓

在王錫坤新莊的製鼓工廠旁,他自費建置了一間用來珍藏各式鼓類的文化館,其中不乏是他從各地找回父親製作的鼓,許多從國外為《响仁和》慕名而來的人士,可以在這裡看到各式各樣的鼓,因為用途的不同,音色與外觀多有差異。


新莊早期的廟宇活動興盛,帶動製鼓需求繁榮,全盛期新莊大約同時有5、6家製鼓工廠,但隨著事過境遷,如今只剩《响仁和》一間,王錫坤的文化館內有一顆86歲的大鼓,紀錄了將近一世紀的新莊鼓歷史,這顆大鼓是王錫坤在因緣際會之下,接到廟方修繕舊鼓的需求,進到儲藏室後王錫坤第一眼就看中的鼓,試敲之下不僅聲音完好如初,作功也十分細緻,細看之下才發現印有《响仁和》的章,事隔多年驚喜遇見父親製作的鼓,就好像穿越了時空,再度與過世的父親有了連結。


傳承得不只是手藝  還有三代匠人精神

繃鼓、踩鼓等吃力的工作,目前王錫坤漸漸放手交給第三代的兒子王凱正去執行,而王錫坤就像是一位嚴厲的導師,每一個步驟都緊盯,因為每一個細節都可能藏有魔鬼,第三代的王凱正,也持續堅持爸爸與爺爺傳承下來的工序與工法,因為在別人眼裡的無所謂,就是讓鼓聲可以響徹雲霄、餘音迴盪的功力所在,要是放棄了這些別人眼中被視為「無所謂」的堅持,那麼《响仁和》的招牌就無法打響一世紀的名號,王凱正也認知到要將鼓做到極致的心法就是靠「細節」兩個字,簡單卻很少人可以堅持。


王錫坤小檔案

年齡:1950年生,71

經歷:响仁和鼓藝工坊二代負責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