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國際不打小孩日 兒童人權母語派對

▲「兒童人權母語派對」將於4月30日,假竹北市東興圳綠園道辦理。(圖/民進黨客家事務部提供)
▲「兒童人權母語派對」將於4月30日,假竹北市東興圳綠園道辦理。(圖/民進黨客家事務部提供)

記者蔡孟尚/綜合報導

「兒童人權母語派對」將於4月30日,假竹北市東興圳綠園道辦理,由民進黨客家事務部與人本教育基金會新竹分會、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共同舉辦,邀請新竹地區家長,用母語大聲說出對孩子的愛與疼惜!透過多元學習來認識兒童人權,度過寓教於樂的週末。
 
民進黨客家部主任周江杰表示,在少子化的趨勢下,營造能夠讓兒童健康長大的環境,顯得更加重要,「國際不打小孩日」舉辦大型親子同樂活動,呼籲社會落實兒童人權,保護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擁有健康長大的基本權利。語言共融共存是民主社會的人權指標,幼童時期的母語學習,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關鍵,現今母語詞彙的使用,也融入更多現代生活的詞彙,像是溜溜球就是新詞彙,期待透過兒童人權母語派對,從日常生活對話開始,鼓勵民眾一起說母語、也認識兒童基本人權。當日,因應疫情,依據指揮中心指引,現場做好相關防疫規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場多位貴賓到場支持,義民廟董事長林光華介紹大夫第為自身出生之地,也笑說從小自己在這裡被打到大,但也非常感恩父親的教育之恩,認同孩子的學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提到母語,董事長說在一些演講場合碰到有人大聲叫『講台語』,董事長用閩南語回應:『我說的是台語中的客家話』。同時也舉例在議會中,如果沒有翻譯人員,贊成主持會議的人可以講華語,要尊重不同族群的母語,董事長還說了幾句原住民族的語言,和現場的嘉賓問候。

新竹縣議員張珈源提到,觀察現在大多父母與孩子的共同語言仍是以華語為主,本身會講本土語言的父母,卻跟孩子說華語的感慨,分享德台混血兒一邊跟爸爸講德語、一邊跟媽媽講中文的情況,強調學習語言環境的重要性。

新竹縣議員何建樺表示,自己小時候是孩子王,也是被打到大,常常父母都是先打了再說。以前農業生活,大部分父母給的教育多少有點偏差,現在時代不同,希望父母給予孩子的不再是「打與罵」,這要我們共同來努力。
 
人本教育基金會新竹分會主任李慧貞表示:430是國際不打小孩日,兒童人權不只是口頭呼籲,當天邀請大人小孩一起「打溜溜球不打小孩」,以身體力行支持。活動當天將由活力滿滿的「430親子動」開場,啟動派對序幕。緊接著由溜溜球金氏紀錄保持人楊元慶與現場來賓民眾進行表演、互動,事先報名活動之民眾可憑報名條碼,於活動當天現場免費索取溜溜球。
 
李慧貞也說,這次在攤位擺設上,集結在地公益團體一同規畫參與,以《兒童人權公約》為發想,設計出包含「免受一切形式身心暴力」、「文化認同」、「兒童表意權」以及「受教權與遊戲權」四大主題、數十攤豐富有趣的活動關卡,邀請新竹縣市的大小朋友共同參與、一同用愛「打造兒童幸福城市,我不打小孩」。

新竹市母語推廣協會理事蔡佩姍表示,母語市集帶來閩、客語互動與遊戲體驗,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以輕鬆活潑的方式,打開感官,跟著攤主一起講母語。另外也邀請新竹在地成立十多年的「玉米雞」劇團,帶來全台巡演超過300場的知名作品。不但有可愛討喜的童話動物角色,還加入了閩、客語元素,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讓演員在互動中帶領觀眾自然而然聽母語、說母語,以表演藝術為出發,營造母語學習的自然環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