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移工發聲!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提三大訴求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等民間團體曾多次為移工抗爭。圖為「我要自由轉換!」移工大遊行之行前記者會。(圖/翻攝自臉書)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等民間團體曾多次為移工抗爭。圖為「我要自由轉換!」移工大遊行之行前記者會。(圖/翻攝自臉書)

記者賴正琳/綜合報導

8日是母親節,同時是我國《就業服務法》施行30週年的日子,1992年5月8日該法公布施行,成為台灣引進移工的法源基礎。長期為移工發聲的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在近期發出聲明,與數十個移工團體連署,批判《就業服務法》和30年以來的台灣移工政策。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指出,希望能翻轉「反自由」、「反平等」、「反公共」三十年的移工政策。「如今所謂的『補充性勞動力』已經來到了將近七十萬人,早已是與台灣社會密不可分的一份子,這群沒有政治權利的非公民,卻始終入不了掌權者與立法者關注的視野,從未被平等對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在聲明中提及,「反自由」部份,《就業服務法》明定移工不得轉換雇主,迫使移工忍受不合適的勞雇關係,失去作為勞工最基本的選擇工作的自由。而「反平等」部份,則是移工被限定只能簽訂「定期契約」,注定只能「非典型聘僱」。協會認為,同樣作為移工,「白領移工」沒有工作年限,且工作及生活的權利有較好的保障(如家人團聚權),而「藍領移工」的工作年限從一開始的兩年到現在的十二年、十四年,始終只能作為必須離去的、為雇主備置的、免洗的「客工」。

而「反公共」部份,協會認為台灣政府放任私人仲介壟斷移工的就業市場,在繁複的聘僱流程中,透過語言與資訊的落差,從移工身上任意套利。移工來台前就被迫欠下巨額「仲介費」,來台後還要每月繳交得不到服務的「服務費」,轉換雇主則會被收「買工費」,龐大的債務壓力往往讓移工喘不過氣。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將聲明翻譯成英文、越南文、印尼文和菲律賓文,期盼政府能重視移工議題,不給予辛勞奔波的移工族群應有的權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