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毯式搜索範圍由北至武界山稜線,南至卓社林道6公里處,東至武界部落。8日上午切入森林,因地勢陡峭一度受阻,直到9日搜尋過程中才發現一處可疑掩埋地點,挖開後確認為東卯山黑熊屍體。
林務局說明,東卯山黑熊去年已經歷第二度救傷,林務局數度召開專家會議,評估個體健康狀況是否符合野放標準外,也考量在原活動區域恐再度衍生滋擾事件,研商後擇定於南投縣信義鄉的丹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進行異地野放。
野放地點為海拔1380公尺的原始闊葉林,林相完整、食物充足且鄰近水源,與聚落、農地距離尚遠,並有數處天然屏障。林務局說,為防止黑熊再度進入部落範圍,林務局東勢林管處為黑熊繫掛衛星發報器及VHF無線電追蹤器,並就丹大周邊部落設定電子圍籬,密切追蹤黑熊移動路徑,一旦進入電子圍籬預警戒範圍,就啟動預警性警戒任務,提醒沿線居民留意防範人熊衝突。
林務局根據每小時更新的衛星追蹤定位資料掌握,東卯山黑熊野放後活動範圍極大,自野放日起至5月6日清晨為止,24天內移動了上下落差極大的54.75公里,共翻越14道陡峻稜線,海拔範圍橫跨432到2050公尺;移動路徑的海拔變化也發現,爬升與下降的移動累積高達27公里,攀爬坡度更曾達65度坡,大致呈現白天活動、夜晚休息的模式。
林務局分析,從移動路徑發現,東卯山黑熊除因經過聚落或受地形影響修正路線外,東卯山黑熊明顯逐漸往北移動,呈現「北返」的現象,與文獻指出美洲黑熊的成年公熊在野放後常有的「返家行為」或有相似性。(編輯:陳政偉)111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