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巴基斯坦洪災損失慘 氣候變遷是唯一幫兇?

▲洪災讓巴基斯坦承受巨大損失,也讓本就脆弱不穩的經濟和政治現況雪上加霜。(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洪災讓巴基斯坦承受巨大損失,也讓本就脆弱不穩的經濟和政治現況雪上加霜。(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特稿

南亞國家巴基斯坦近期遭逢暴雨,釀發「世紀性」洪災,截至8月31日為止,已知至少造成1191人死亡、3300萬人受影響、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3046億),完全重建恐需長達5年的時間,巴國已向全球發出呼聲,希望國際社會能協助這個飽受蹂躪的國家度過危機。然而,這場洪水之所以造成如此驚人的損失和衝擊,氣候危機固然是主因,但其實也與巴基斯坦脆弱的經濟和政治狀況有關,大致可分為3個層面探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氣候變遷的苦果

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這場持續8週的大規模降雨,已經使1/3的國土被淹沒在洪水之下,信德省8月的降雨量是往年平均水平的9倍,整個巴基斯坦的降雨量則是過去同期平均水平的5倍。繼2010年的超級洪水後,巴基斯坦幾乎每年都會遭遇極端氣候事件,儼然成為一種常態,有項2021年的研究顯示,全球暖化正在使南亞季風變得更加強烈和不穩定,全球氣溫每升高攝氏1度,就會導致降雨量增加5%。

暴雨引發的土石流,本身就是很難提供預警的災害,人民往往因走避不及而喪命,何況河堤被破壞、森林濫筏也增加了土石流的風險,據巴國氣象專家的說法,流入印度河的喀布爾河上流水壩已經被摧毀。反聖嬰現象的持續,也讓巴國的氣候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二、國內體制及狀況不佳

數據顯示,超過60%的巴基斯坦人生活在農村地區,日常生活所需都仰賴土地,這些人無疑是洪災中最大的受害者,不只農田、農作物泡湯,還失去大量牲畜,且由於許多地區聯外交通仍然中斷,相關數據很可能被嚴重低估。

貧困群體的脆弱性也是導致災損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劇巴基斯坦本就已經在發酵的糧食短缺以及糧價上漲問題。根據2021年全球飢餓指數(Global Hunger Index)排行,巴基斯坦在116個國家的飢餓指標中排名第92位,有超過20%的人口營養不良。

除此以外,巴國前任總理伊姆蘭‧汗(Imran Ahmed Khan Niazi)於今年4月遭國會通過不信任動議而罷免,他任內積極推動的,希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能重啟高達60億美元的救助計劃也遭到擱置;雖然IMF已在洪水發生後,批准恢復融資計畫援助,但在政局不穩定的情況下,難以對巴國岌岌可危的經濟起到立即性的作用。失業率高企、原油價格飆升、巴基斯坦貨幣持續貶值,並進一步影響外匯存底減少,主權債務評級被降至「垃圾」等級。

更慘的是,洪災加劇了通膨,光是洋蔥和番茄這2種巴基斯坦常用的食材,價格都上漲了40%,巴基斯坦大約80%的番茄在洪水中受損,洋蔥供應也受到嚴重打擊,政府不得不設法穩定物價,並考慮從素來不合的鄰國-印度進口原物料,當局也得做好準備,應對洪水退去後,疫情可能爆發的棘手狀況。

三、國際大環境影響

在洪水發生之前,由於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等多重因素,巴基斯坦本就已經在對抗創紀錄的高通膨,也成為被外媒點名的危險國家之一,在這波南亞國家的經濟危機中榜上有名。

南亞有了斯里蘭卡的前車之鑑,外界也關注巴基斯坦是否會淪為下一個斯里蘭卡,隨著經濟危機的繼續蔓延,2者的相似之處令人擔憂,如果情況再惡化下去,即將陷入大規模抗議和領導階層真空的國家恐怕就是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的例子表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導致該國經濟崩潰的原因其實已經醞釀多年,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現在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即使還沒有到斯里蘭卡的慘況,但距離已經不遠,不少跡象都已陸續在發生,值得巴國執政階層高度警惕。

最後,有關一帶一路的質疑聲浪近期也正在發酵,雖然因為加入一帶一路,展開中巴經濟走廊(CPEC)計畫,看似為巴基斯坦帶來大好的經濟前景,造成巴國與斯里蘭卡慘況的成因也無法一概而論;然而,就和其他陷入危機的南亞國家一樣,巴基斯坦近年的經濟狀況著實惡劣,不只關乎本身經濟脆弱、政治動盪,也凸顯一帶一路的成果,不是那麼容易就能享用的,如何靠自己健全自身體制,不因此落入債務陷阱,才是有望獲利、強大國家、應對危機的真正關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