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也要敬他三分!「炭王金霸」顏雲年發跡史

▲顏雲年在日據時代崛起於台灣北部,與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立為台灣五大家族。(圖/翻攝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顏雲年在日據時代崛起於台灣北部,與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立為台灣五大家族。(圖/翻攝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國際中心謝佩蓁/綜合報導

九份位於基隆往宜蘭的濱海公路上,是台灣著名的黃金山城。若不是侯孝賢導演的著名電影 《悲情城市》將這裡的山海一色與昔日淘金的盛景展現於世人面前,這個因礦產枯竭而歸於寧靜的山城,可能至今仍淹沒在荒煙滿草之中了。而造就九份昔日有小香港之稱的靈魂人物,就非基隆顏家的顏雲年莫屬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影《悲情城市》一片於九份取景,述説金礦繁榮褪去後暗湧下的黑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電影《悲情城市》一片於九份取景,述説金礦繁榮褪去後暗湧下的黑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基隆顏家向來被視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中最神秘、低調,也是唯一工業起家的世家大族。顏家相較於霧峰林家、高雄陳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以開墾土地、登科第而仕途大展,或受益於政權更迭而成為新興家族的發跡類型迥然不同。況且顏雲年能在獨厚日本資本的殖民統治下,成功崛起成為當時的炭王金霸,更顯得其成功模式獨樹一格,究竟他是怎麼辦到呢?首先要先從台灣礦業的發展說起。

台灣礦業的肇始

「富於金砂」向來是航海家對於台灣的既定印象。自十六世紀以降,無論是日本倭寇、西班牙與葡萄牙的航海家在深受馬可波羅 《東方見聞錄》的影響下,咸認為台灣就是所謂的「金銀島」,因此在台灣致力探金的傳聞屢見不鮮。直到清朝劉銘傳積極建設台灣,人類的掏金夢才開始落實。

光緒十六年(西元1890年),劉銘傳興建從台北到基隆的鐵路時,工人在八堵的河川中看見金流沙,證實了「金銀島」的傳說,繼而引發了一股掏金熱。頓時眾人蜂擁而至,隔年甚至有高達三千人在此掏金。清廷為此盛況在基隆開設了金砂局,另外在瑞芳、暖暖等地設分局,並陸續在九份、金瓜石、大小粗坑發現金礦。就在採礦事業如火如荼展開之際,因1894年的甲午戰爭而被迫中止,翌年淪為日人之手。

除了金礦,另一個受人矚目的便是素有「黑金」之稱的煤礦。早在西班牙佔據「雞籠」、荷蘭人攻取台灣北部時,就積極鼓勵當地人挖煤炭。鄭成功本來在基隆訂定採煤計畫,卻基於有破壞「龍脈」之慮而作罷。清朝領台以降也是因循鄭式的保守作法,但隨著台灣開港,歐美船隻來台日多,就地取材煤礦的需求日增,台灣的煤炭自然受到列強的關注。不過因為官辦人謀不彰,年產量稀少,要到日本治台後才開始邁向工業化,基隆顏家便是在這樣的時局下開始發跡。

政權更迭下,礦業發展蜂擁而起

基隆顏家的開台祖原本於西元1775年在大肚溪一帶從事石磐建材,後來歷經數代的輾轉遷徙,在暖暖落地生根、從事開墾與耕作。生活日趨穩定後陸續在八堵購入荒地,於1847年(道光27年)在此地開墾,成為顏家的發祥地。顏雲年的祖父顏斗猛率領族人開採四腳亭的煤礦,由於該地的煤礦品質享有本島第一的美譽,引發多人垂涎,他皆能發揮創業家的精神,排除萬難,用「貍掘法」開採煤礦,為顏家的事業奠下基礎,此時的顏家已成為中富之家。

西元1895年日本治台後,總督府便以整頓礦區為由,於翌年頒布《台灣礦業規則》,實則是為了將各礦區的產權分給日人,讓台人無法干涉。於是將瑞芳的採礦權分別交由日人藤田傳三郎所主導的「藤田合名會社」,而金瓜石的採礦權則交給田中常兵衛所主導的「田中組」。此二人皆肇始於與台灣的淵源,成為當時軍需用品的供應商,因此能拿到礦權絕非偶然,其政商關係不容小覷。

然而儘管藤田仗著政通人和的優勢,用最先進的日本技術人員來台勘查、採礦,僅讓台人從事雜役、搬運工作,卻仍不敵猖獗的盜金風氣與土匪滋擾問題,使得經營陷入困境。直到改採『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的經營策略,也就是將採礦權出租給本地的有力人士時,才終於露出一線生機。

▲顏雲年42歲時照片。(圖/翻攝自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網站)
▲顏雲年42歲時照片。(圖/翻攝自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網站)
英雄出少年,顏雲年開創金霸之路

顏雲年出生於1874年元月,苦讀十餘年,屢次回福建參加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直到馬關條約的時局下才斷了仕途的念想,遂而回到老家參加基隆河的掏金行列。後來藤田組為了解決礦區的治安而招募巡警人員,顏雲年參加考試並獲得錄取後,便在九份金山擔任「巡查補」。他以原有的漢文基礎迅速學習日語,不但成為台日的溝通橋樑,藤田組所需的採礦人力與物資供應也漸次交由他統籌。

1897年,年僅23歲的他,因藤田欲將礦權交予本地人承租而躍躍欲試,懇請叔父出資卻沒有獲得支持,在孤立無援之下只好向親友籌措資金,再加上先前積攢下來的儲蓄才取得基隆河流域的部分礦權。1899年大批抗日民眾湧入九份礦區,造成小粗坑的秩序大亂。藤田無力管控之下委請瑞芳警察署推薦熟悉日語又能承攬開採礦山的人選時,顏雲年就這樣被雀屏中選了。他成立『金裕豐號』,承租小粗坑的礦權,開始了金礦的挖掘與買賣。1903年顏雲年與蘇源泉合組「雲泉商號」,統辦礦山的勞務、員工日常所需的物資等等。

1914年,藤田不堪瑞芳礦區因礦脈不整、瑣碎而管理不易,導致虧損連連,因而將該地的全部採礦權租給顏雲年。他為了避免重蹈藤田「獨佔其利」的錯誤,將礦區劃分為幾個大區塊,轉租給他人來做分區監督。沒想到引來眾人搶租,其收到的租金都還遠超過先前付給藤田家族的權利金,並且在短短一年中將產金量推升到最高,九份至此邁向全盛時期。

企業家洞見未來,勇於跨足金、煤礦業

顏雲年不僅涉足金礦,也把眼光望向煤炭。因為他看準總督府募集大筆公債來充建鐵路、基隆港與土地調查,預見未來不僅有利海運發展,島內的各項工業將如火如荼展開,因而需要大量煤炭。因此致力於擴充礦權,變成為他擴張事業版圖的必爭之路。

1912年藤田傳三郎過世,繼承家業的後代無能力經營在台灣的事業,因而在1918年決定退出台灣市場,將瑞芳礦區的所有權出售,頓時造成各方角力的爭奪。而顏雲年憑著傑出的外交手腕,請出傳三郎的姑父,也就是當時瑞芳礦山事務所所長-木村陽二當說客。藤田家族終於念在顏氏為其服務十五年的情份上,將礦權讓售給條件最差的顏雲年。1920年,顏氏將旗下所有事業整併,成立「臺陽鑛業株式會社」,建構了完整的金、煤兩大礦業企業。

▲顏雲年全家福(圖/翻攝自臺灣總督府檔案)
▲顏雲年全家福(圖/翻攝自臺灣總督府檔案)
顏家之所以能在煤炭事業嶄露頭角,除了本來就以煤炭起家,其在「石底煤田」的經營上更顯出其優越的經營能力。石底煤田位於新北市的腹地,四處環山、地處邊遠,儘管煤礦品質絕佳,但因易達性不佳,造成勞務與運輸的極大困難。但他以驚人的魄力,決定捨棄簡單的空中索道來運輸煤礦,轉而興建平溪鐵路作為專門運輸煤礦的專用鐵道,即現今的平溪支線。並在1918年與日系資本的三井礦山合組「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至此「基隆」與「台陽」成為顏家的兩大事業支柱,產量佔全台三分之二的產量,顏雲年「炭王金霸」的美名不脛而走。

1923年,正值壯年的顏雲年因罹患傷寒而英年早逝。所幸其胞弟顏國年與長子顏欽賢皆能繼承意志,讓顏家的基業得以持續發揚光大。然綜觀其一生,除了有不屈不撓、反敗為勝、眼光弘大的企業家特質外,其作風低調、克勤儉樸的儒士作風,不僅為地方慷慨解囊興辦教育、賑災救卹以及興建公共建設等,其以商來達到經世濟民,也算是彌補他年少時科舉不第的遺憾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