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王可元雷射手術去性徵 為扮女生「痛到受不了」

▲王可元詮釋跨性別者。(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王可元詮釋跨性別者。(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記者羅凌筠/台北報導

33歲演員王可元在公視台語電影《阿媽》詮釋跨性別者,因為本身鬍子濃密,隔16小時就會長出來,王可元咬牙做雷射手術,「鬍子全消要6次,我打2次就痛到受不了。」拍攝期僅15天,王可元認為最快進入角色的方式就是生活,開拍前他上街買女裝,每天在家穿女裝1小時搔首弄姿,「我有1件穿去試鏡的小洋裝戰袍,裙子比較短,再配上假髮,腳的姿態會完全不一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身有個認識6年的跨性別者朋友,王可元從對方人生故事汲取許多養分,另外一名北京跨性別者網紅,常常在個人頻道分享獵豔史,也給予王可元不少靈感,雖事前準備功夫做足,但到了片場才是考驗開始,王可元每天要花2小時化妝,從套髮網戴上2頂假髮,到染眉毛、燙睫毛、塗睫毛膏,讓王可元相當難忘:「愛漂亮的女生真的很辛苦。」

▲王可元在《阿媽》詮釋跨性別者,戴假髮、化妝、剃鬍、除手毛。(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王可元在《阿媽》詮釋跨性別者,戴假髮、化妝、剃鬍、除手毛。(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電影從阿嬤的喪禮揭開序幕,王可元1人單挑5人,在靈堂重頭戲狠揭爸爸、姑丈、3個姑姑的瘡疤,看似情緒層層推疊一氣呵成,其實幕後NG 10次之多,是王可元眼中的「魔王場」,因為6個演員的表演節奏都不一樣,而且人在氣頭上時會語無倫次,王可元卡詞卡到壓力山大,那場戲是演小姑姑的廖怡裬解救他,「她帶我去主景小房間說『不要緊張,我們一句一句順好』,當你覺得世界放棄你的時候,有人拉著你,很像我的家人一樣溫暖。」從小房間出來之後,王可元再拍1次就過關。

▲王可元(左)演哭戲盡量掩飾難過的樣子,因為這個角色不會想讓人看到他的脆弱。(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王可元(左)演哭戲盡量掩飾難過的樣子,因為這個角色不會想讓人看到他的脆弱。(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角色與原生家庭的疏離,讓王可元很有感觸,他和家人互動曾經降到冰點,「我爸口拙人善良,只會給我錢,想辦法讓我衣食無憂,但不會鼓勵,最愛我的方式是每天早起開車送我去學校,自己一臉沒睡飽,這個愛讓我覺得好蠻橫。」直到4年前才出現轉機,有一次他整理和家人的合照,唯一能找到的相片,是爸媽年輕的樣貌,「我知道他們現在不是長這樣子,原來我這麼久沒跟爸媽合照了,那次之後只要回家吃飯,我就尷尬開口說拍1張,當你不開頭的時候,這個回憶就不見了。」

▲王可元在《阿媽》奔喪依舊做自己,戴假髮穿女裝返家。(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王可元在《阿媽》奔喪依舊做自己,戴假髮穿女裝返家。(圖/公視台語台提供)
王可元喜歡自己獨處,疫情期間最高紀錄1個月不出門,他坦言當時戲約被取消,心情不好的狀態下窩在家裡,沒人能找到他,「那時候慌死了,這個圈子每天都有新人出來,你不往上爬就是往下掉。」後來看到導演陳潔瑤說「我們不需要靠競爭來證明自己」,對王可元來說,這句話產生很大的幫助,讓他心情豁然開朗。

王可元也分享除了演員本職,他正在發展副業,前陣子回家告訴爸媽,原以為會被質疑,沒想到爸媽說:「弟弟加油,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支持你。」王可元很感動:「我從來沒被問過我的想法,但是這次他們願意接受我的想法,就是滿大的不一樣。」也呼應到他拍完《阿媽》的感受:「大家都在改變,家人哪有隔夜仇,一切及時去愛就對了。」《阿媽》公視+限時上架到12月18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