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輪休在NBA已行之有年 霍華德讓台籃提前觸碰此問題

▲Tim Duncan(左起)、Manu Ginobili、Tony Parker在板凳席上休息,馬刺常常讓主力球員輪休,以保證他們的狀態能維持整季。(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Tim Duncan(左起)、Manu Ginobili、Tony Parker在板凳席上休息,馬刺常常讓主力球員輪休,以保證他們的狀態能維持整季。(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黃建霖

近期因為霍華德在主場未出賽事件,讓台灣籃壇提前討論到「輪休」這個話題,實際上在NBA聯賽中各隊教練為了保證主力球員能健康的將狀態延續整個賽季,很常以各種方式和理由讓他們休息,但也因此可能影響到買票進場的球迷的權益,這其實是一個嚴肅而深刻的話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進入到千禧年後,更高的比賽強度和對於球員健康更好的管控意識,NBA開始出現輪休現象,而最頻繁使用這招的當然就是馬刺名帥「波總」Gregg Popovcih,他以此讓陣中高齡主力——如Tim Duncan——緩解體能及傷病問題,讓這些球員能保持競爭力直到季後賽發揮其價值,取得很好的效果,各隊也開始紛紛效法。

這個問題在後來被熱火、騎士、勇士等聯盟強權所效法,這樣的現象自然可以理解,因為這些球隊總是穩定的在季後賽走得很遠,他們一個賽季除了例行賽的82場之外,季後賽也常常是10場以上起跳,若是打進總冠軍賽,那意味著一季要打接近100場,那對於球員身體來說是十分沉重的負擔。而這些球隊要年復一年的重複這些事情,因此讓球員在例行賽稍作休息是很有必要的。

只不過最近5年在所有球隊都學習了種方式後,「輪休」——或者稱為負荷管理——的情況開始有些過於頻繁了,Jimmy Butler甚至在一年一度的明星賽上都要求休息,這無疑影響到了球迷的權益,外界也開始廣泛的討論這樣行為的合理性。

過去Michael Jordan曾說過,他只要沒受傷就會每一場都出賽,因為他自己知道有很多球迷不遠千里的來看他打球,而這一生可能就看這麼一次。因此他想盡可能的出賽來回饋他們。

只不過隨著職業運動發展,球員權益開始受到重視,在某些場次讓主力輪休已經是大勢所趨。多倫多暴龍在2019年讓Kawhi Leonard只打60場,最終這位生涯飽受傷病之苦的頂級前鋒,季後賽保持健康帶領球隊奪得隊史首冠,就是實際操作上最好的例子。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樣算是底線?為了轉播合約價值以及保障贊助商,NBA聯盟在2020年底開始明確訂立規則,不允許球隊在任何一場全美直播的比賽中輪休健康的球員;另外球隊在一場比賽中不能輪休多名健康球員,也不能在客場比賽中輪休健康球員,違者將處以至少10萬美元的罰款。但效果很有限,Popovich和Steve Kerr兩位冠軍教頭都很明確的表示他們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會繼續輪休。

關於這個問題,官方很難祭出什麼實際罰則來加以限制,因為比賽瞬息萬變,本來就不可能讓所有登錄球員都上場,上40分鐘是上場、上1分鐘也是上場;如何去區分怎麼樣算輪休?另外怎麼去界定「主力球員」都是個大問題。

如今台灣職籃才剛剛發展,PLG邁入第三季,T1則才第二季,打得例行賽場次其實不算多,只是為了保障票房,幾乎都是周末「背靠背」的模式,而在NBA一向是儘量避免連兩天出賽的,連三天更是聞所未聞。

霍華德輪休會引起爭議,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身份以及超高人氣,在上周末國體大體育館滿場的1萬5千名球迷中,很多並非雲豹球迷,有些是多年魔獸老粉、有些則是純粹進來享受體育賽事氛圍的新粉絲。對於他們來說,進場就是要看霍華德、就是要看一場精采的秀;而非支持喜歡的球隊,或是關心球隊的實際狀況如何。在雲豹本季開幕戰時,我訪問場邊買票進場的一名球迷,他直白的告訴我自己是PLG的粉絲,進場就只是因為霍華德,以後、而且是未來都不會關注T1的比賽——在這樣的情況下,18號下午雲豹的調度,會引起如此巨大的聲量反彈,也就不讓人感到意外了。

只是,輪休是一個職業賽事中很嚴肅的問題,NBA至今都還沒在球賽品質、商業行為與球員健康之間得出一個很好的答案。台灣籃壇提早面臨這個問題並非壞事,但應該謹慎地去制定規則以及進行大量的討論,尤其是如今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T1聯盟,不應該為了一時平息眾怒就做出對發展不良的妥協,好好地找到長期解決的辦法,才是正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