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浪浪3/絕育須達8成 搭配餵養規範才能減少人狗衝突

▲目前TNvR未入法的情況而言,依舊有反對聲浪認為這是「政府帶頭丟狗」的行徑。(記者陳建彰/攝)
▲目前TNvR未入法的情況而言,依舊有反對聲浪認為這是「政府帶頭丟狗」的行徑。(記者陳建彰/攝)

黃禹馨/專題報導

在目前「零撲殺」的基礎上,各縣市為了鬆綁量能,除了在收容空間增益、發展多元認養途徑之外,多數縣市都提出了「精準捕捉」的概念,將民眾通報凶猛、有攻擊行為的犬隻捕進收容所,完成絕育工作後將再回放到原地,也就是所謂的TNvR,Trap(誘捕)、Neuter(絕育)、vaccination(疫苗施打)與Return(回置)。然而以目前TNvR未入法的情況而言,依舊有反對聲浪認為,這是「政府帶頭丟狗」的行徑,同時牽扯出餵養合法性的爭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從「絕育」開始受到提倡,並成為各地執行重點的近十年期間,TNvR究竟是政策的執行力不足,還是其他配套沒有一併跟進,才會導致狗量不減反增?甚至衍生出野生保育動物危機,以及無休止的人犬衝突。

▲各縣市逐年實施「精準捕捉」的成效。
▲各縣市逐年實施「精準捕捉」的成效。
以絕育代替撲殺 須達8成才能降低狗量

「這十年是台灣流浪動物議題的關鍵期,如果關心這件事的人,努力把高強度絕育推到全台灣,那再過十年就不會再吵『要不要安樂死』,因為流浪狗的議題就不會是議題了。」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郭璇受訪時強調,單靠絕育無法讓狗量變少,而是要做到「高強度絕育」。

而「高強度」三個字,意指讓一個區域內高達8成的母犬完成絕育,其中不僅是遊蕩犬隻,還包括家犬以及放養犬。郭璇解釋,「放養犬指的是在鄉下被鍊住而不被管的狗,單就現行法規,很難去管制這些飼主,所以最直接的辦法還是絕育。」8成的概念,是國際上根據每隻母狗平均一年得以繁殖的狗量,計算而得到的粗略共識。

相信動物協會從2016年起開始執行計畫,從北北基開展,預計今年4月完成桃園的工作後,再繼續往新竹前進,所展現的成效,除了反應在各地收容所的幼犬入所量以外,郭璇也分享,台北市1999專線的民眾通報量,2021年相較6年前下降了79.2%,顯示出人犬衝突的案例減緩不少,同時也實現新北市在2020年起落實收容所「先絕育再送養」的良性循環。

郭璇說:「因為幼犬減少了,新北市收容所才有人力落實送養前100%絕育,這也就降低所外犬隻繁殖的可能,減少再捕進收容所的數量。」

只是這樣達到8成的絕育計畫,卻非各縣市政府都能達到的成效,除了人力與經費有限之外,郭璇也分享,從一開始的族群調查、家訪和抓狗等行動,都相當耗時耗力,公家機關不可能要求公務員進行如此危險的工作。

不過以農委會2019年提出的「遊蕩犬熱區」盤點結果看來,三年來無論是家犬還是無主犬的絕育比例,都有往上提升,而郭璇也表示,協會在北部縣市開展計畫前,各地的絕育比例都在5成左右,因此他們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接續完成8成的絕育效果,意即這些年地方的源頭管理,並非全盤無效。

TNvR成效無感 「禁餵」成首要解方?

然而,反對聲浪癥結的餵養問題,被認為也會拖緩絕育帶來的成效,畢竟在TNvR無法執行8成的情況下,搭配民眾餵食,會讓犬隻的壽命延長並增加繁衍,同時侵害野生保育動物。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顏士清就表示,有些吃飽的狗會進行娛樂性狩獵,而餵食還會讓有攻擊性的犬隻數量增加。另外他也提出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所副教授陳貞志的研究報告表示,石虎接觸犬隻會感染犬小病毒,導致反應遲緩增加路殺致死率,其中苗栗區域遭路殺的石虎中,就有超過8成感染犬小病毒。

台南大學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許皓捷則認為,遊蕩犬貓移入野地就是外來種,該設法移除,而現在沒有辦法執行高強度TNvR的狀況下,能夠做的就是以禁止餵養達到移除效果。提出「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與規範餵養流浪貓犬」的意見團隊表示,有效的TNvR需要時間才能得到成效,但是石虎不能等,在在證明生態敏感區的禁餵規範有其必要性。

餵養行為如何解 定義「管領人」落實飼主責任

正方提案團隊就表示,主管機關要明確定義何為「管領人」,以落實餵養者的飼主責任。提案人黃小姐說,「《動物保護法》第五條定義,我們應該要提供動物舒適的居住環境,24小時乾淨的水源、食物等等,以及要避免管領的動物去傷害他人,以及避免讓牠傷害。我想問的是,餵養人在這一塊做了哪些責任?」

「餵養在入法規範後,才有合理性去教育民眾。」她提議,假如中央不認為餵養人屬於管領人範疇,而在保障受害者的狀況下,依照遊蕩動物歸政府管制的條件,應該要給受害民眾國賠的管道。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SPCA)執行長姜怡如認為,規範餵養的行為是必要的,像是國外要求餵養人固定時間、區域的餵食方法,減少動物移動的可能性。

相信動物的郭璇則表示,「規範禁止餵食」只會讓檯面上的餵養行動,變成檯面下的餵養,甚至分散犬隻的食物來源,對實施絕育計畫反而有負面影響。郭璇也說:「負責任的餵養人,可以協助TNvR工作順利執行,而當有新的犬隻移入,餵養人能及時發現通報,也是源頭工作上的一大助益。」

面對如今的餵養爭議,農委會畜牧處動保科科長鄭祝菁回應,「縣市政府的量能有限,還是得先處理遊蕩犬熱點的族群管控。」她也表示,不排除將生態敏感區劃入熱點計算,不過實際執行層面,還需要和相關國家公園、林務局,甚至跨部會合作,並非動保機關能憑一己之力促成的。

餵養爭議已是超出動保層級的問題,而「跨部會合作」提議也非農委會首次提出,不過始終缺乏一個實際的計畫方針,以及該如何協調各部會同步執行,拓展量能以達到動物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護的平衡,否則餵養爭議持續阻撓源頭行動,狗量減緩的目標無論經過多少個十年,終將只是難以實現的理想。

更多「跨世代浪浪安樂」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