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代理教師權益!學者:治標不治本、應補齊正式缺

▲近日代理教師權益受矚目,教育部擬要求各縣市給予完整聘期。學者卻認為,治標不治本、應補齊正式教師缺。(圖/翻攝Pexels)
▲近日代理教師權益受矚目,教育部擬要求各縣市給予完整聘期。學者卻認為,治標不治本、應補齊正式教師缺。(圖/翻攝Pexels)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國中小代理教師人數逐年攀升、充斥教育現場,除了凸顯「免洗筷教師」、「同工不同酬」爭議外,還有影響學生受教權,台師大師資培育學院助理教授陳育霖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將代理教師採全年聘、權益調至與正式教師相近,「治標不治本!」最重要的還是補齊正式教師缺,讓師資穩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統計,國高中小代理教師占總教師人數比例,從105學年的11.1%連年飆升,到111學年達15.5%,平均每6.5個老師就有1個是代理教師。

按照教育部規定,國中小得視需要,在不超過全校教師員額編制數8%範圍內,將專任員額控留(指保留正職教師的職缺、不對外招聘),改聘代理教師、兼任、代課教師、教學支援工作人員或輔助教學工作的臨時人員。

監委葉大華曾糾正教育部,全國僅29%公立國中小教師員額控留比未超過法定的8%,凸顯非正式教師充斥教育現場,但其工作內容與專任教師幾無差異,但相關權益卻長期未受充分保障,導致「免洗筷教師」、「同工不同酬」等爭議叢生。

陳育霖說,代理教師本應為「因應教師請假」的短期補充性人力,但隨著少子女化趨勢及幾波教育改革後,某些科目的專任教師減課、需求降低,加上年金改革,正式教師申請延退等,學校、地方政府怕正式教師超額,而不敢開正式缺,改為大量聘任一年一聘、更為「彈性」的代理教師。

代理教師的工作內容與專任教師幾無差異,在權益上卻天差地別,且各縣市政策不一,正式教師薪資可隨年資調整、年資可累計、年終獎金1.5個月、考績獎金1個月、享公保及公教退休金;代理教師則是固定薪,轉正式教師後,代理年資無法累計,年終獎金按比例計算,多數代理教師只領10個月薪資,致年終獎金打折,且沒有考績獎金,享勞保勞退。

陳育霖指出,現在連政府部門都大量聘僱約聘人員,「講白了,代理教師亂象就是政府想節省開支、便宜行事,不用付後續公保、公教退休金。」但他認為,這是不必要的節省,因為代理教師每年4、5月份都要考教師甄選、且每年都要考一次,考季對代理教師來說都是壓力,這段時期的授課品質必定受影響,且對學生來說一直換老師,也不是好事。

另外,地方政府常以經費不足、寒暑假沒有學生為由,不給代理教師薪水,多個縣市的代理教師聘期、薪水僅有10個月,與正式教師不同,經過教團、立委多年倡議,近期已經有14個縣市允諾率先於111學年度第2學期「給予代理教師完整聘期、全年薪資」。教育部也在研商修改法規,明定自112學年度起,各縣市應給予代理教師完整聘期、全年薪資,並允諾協助全國各縣市112學年第1學期同步實施完整聘期所需經費差額的50%。

陳育霖表示,代理教師工作內容與專任教師幾無差異,甚至許多代理教師為了爭取留下來的機會,承擔正式教師不願做的工作,如擔任行政職、雙語教學、探究與實作、帶童軍團等,有些縣市甚至規定要做這些事,才願給予完整1年聘期。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則說,當中央及地方政府考量將代理教師與正式教師獲得「同工同酬」待遇時,除給予代理教師全年聘期外,也應給予代理教師年終及考核獎金、免費健檢,並關注病假缺少14天、喪假(父母、配偶死亡)缺少5天等權益。

陳育霖卻認為,將代理教師權益提升到跟正式教師一樣,只是短期可以做的事情,實則「治標不治本」,長期來看還是得補足正式教師缺。

他說明,運用過多的代理教師替代正式教師缺額,造成連代理教師都很難招募,有些縣市幾次招聘都招不到人後,專長不用對上,甚至無教師證、非本科都能上,教學品質難以把關;許多代理教師多年都不見正式缺,而離開教職,甚至影響到師資培育,現在有物理、化學等專長,想修教程的學生也減少了,未來若需要相關師資,恐找不到;另外,正式教師長期遇缺不補,等到退休潮再補新人,在教育現場恐怕沒有老中青三代傳承、無法交接教學經驗。

他說,當務之急還是補齊正式教師缺,台灣的教師員額是應對班級數,若擔心少子化、教師員額過剩,建議修法,逐年降低法定編班人數,現行國中30人、國小29人,要以素養導向教學、上探究課程都很困難,不如趁此機會,調成小班制,提升教學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