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艇新藍海/想拚下一個兆元產業 遊艇業者盼政府「專法專管」

▲台灣的遊艇自有數從2019年的572艘,截至今年2月來到1123艘。(示意圖/業者提供)
▲台灣的遊艇自有數從2019年的572艘,截至今年2月來到1123艘。(示意圖/業者提供)

記者黃仁杰/專題報導

後疫情時代來臨,許多商業模式與旅遊習慣也產生改變,其中,遊艇休憩產業在疫情後更是大鳴大放,全台規模最大的亞果遊艇集團,於台南安平、澎湖、高雄亞灣投資的事業體持續擴大,亞果遊艇集團總經理唐玉書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自信表示,隨著政府有意推動,加上台灣的消費力,遊艇產業就是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瑞士寶盛銀行最新調查,台灣為世界高端生活最貴城市的第三名,僅次於上海及倫敦,而在富比世富豪榜中,台灣也有51人進入全球前一千名,而台灣的遊艇自有數從2019年的572艘,截至今(2023)年2月來到1123艘,遊艇駕照發放從2012年僅1千張左右,到今年已經大幅成長到2萬5千多張。

「台灣並不是無法發展遊艇休憩產業!」唐玉書指出,2019年韓國有1萬5千個遊艇泊位,台灣如今僅1千個左右,以這樣的規模經濟和人口數預估,台灣應該有1萬個遊艇泊位的市場,以亞果來說,目前會員數來有1千人,從剛開始2014會員的入會費是60萬,如今已經上漲到180萬,今年4月即將上漲到210萬,消費需求儼然存在。

不過,遊艇休憩產業在台灣仍屬新興產業,由於過去海權僅開放給漁業、商港使用,在法規的限制上難符合遊艇需求。唐玉書舉例,如果搭乘遊艇由A地前往B地,當遊艇從B地返回A地時必須維持「原班人馬」,無法載運其他乘客,原乘客也無法選擇其他交通方式返回,「如果我從安平搭到澎湖,回程也必須如此,這樣哪裡是『藍色公路』呢?遊客如果從台北搭高鐵到高雄,當然也可以選擇從高雄搭飛機回台北啊!」

而台灣各地的港口主管機關的不統一,也讓業者傷透腦筋。台灣的港口主要分為漁港、商港和專屬遊艇港,主管機關就含蓋農委會漁業署、港務公司和交通部航港局,過去在資料遞件和申請租用上,常常因為各個單位不熟悉遊艇產業而卡關,唐玉書認為:「政府應該要專法、專管,主管單位要明確,也應該簡化流程。」如果要鼓勵產業發展,在關稅、自由市場的開放上需要多一點利多。

▲遊艇休憩產業在台灣仍屬新興產業,由於過去海權僅開放給漁業、商港使用,在法規的限制上難符合遊艇需求。(圖/業者提供)
▲遊艇休憩產業在台灣仍屬新興產業,由於過去海權僅開放給漁業、商港使用,在法規的限制上難符合遊艇需求。(圖/業者提供)
此外,唐玉書表示,很多的碼頭、基礎建設,目前都是民間自發性的做,國家資源並沒有挹注到產業上,「像我們就沒辦法跟銀行貸款,因為海上沒有門牌,我沒有辦法抵押。」台灣的經濟要發展,一定是要鼓勵很多明星產業,否則企業一直走在前面,很孤單、也很辛苦。

「反觀國外,在海權開放之後,業者使用水域不用另外付費,就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岸上建設,同時也帶動人潮、周邊經濟發展。」唐玉書以香港、新加坡為例:「遊艇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假日會開車一樣,新加坡遊艇會的會員可以在假日直接出海,提前兩個小時申請就能入境馬來西亞。」甚至大型的遊艇會還有海關人員進駐,直接進行入關作業,「這些都是台灣法規上無法配合的地方。」

唐玉書強調,雖然很多人對於遊艇的印象,只停留在電影中紙醉金迷的場景,「但不要讓舊思維限制了想像力!」以亞果為例,從高消費階層的遊艇會到兩個小時的租船出港、新品發佈會、記者會、辦派對、音樂會,他們也有千元以下就能供消費者體驗的商品,持續開拓海上的新視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