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博洋針對外交、防疫面向分析,「台灣」二字的國際能見度已達到幾十年的高峰,面對中國武漢肺炎,台灣雖長期被排除在世界衛生體系,卻在政府、醫護、人民的通力合作下,展現民主社會的自律和團結,更向國際社會伸出付出不求回報的Taiwan Can Help援手。
張博洋說,在這個部分,台灣基進給蔡政府「優等生」的評價,努力的人不會被埋沒,但考試優等不代表高枕無憂,防疫期間氾濫的假訊息、外交升溫伴隨的中共疑美論認知作戰仍讓政府疲於奔命,民間無所適從。期許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正視國家隱患,主張信賴台灣的同時,也應建構值得信賴的國防體系。

台灣基進高雄黨部執行長楊佩樺以軍眷身分提醒,面對中國威脅,國防、民防和心防都非常重要,然而近五年內統計至少200件共諜案,更傳出有500名退役軍官想參加中國的黃埔紀念大會。她痛批,「黃埔精神」已然成為中國統戰的一大破口,黃埔出身的國防部長,放縱黃埔精神變成統戰媒介,難道不覺得丟臉?
楊佩樺說,《反滲透法》施行至今超過三年,卻僅一位里長候選人因涉及贈送中國快篩給選民被起訴。她強調,中國統戰越加新穎,且已在今年通過《反間諜法》,擴大定義「間諜行為」,台灣若不積極反制或防堵,將讓中國持續侵門踏戶。
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最後強調,對執政黨而言,選舉結果就是公民社會最真實的評分。認知戰無孔不入,政府亦有責任。王興煥指出,民主政治與社會契約的本質,該被檢討的是權力者;公民社會對政府的批判,不需太體貼;台灣需要本土執政,亦無法承受親中政黨上台帶來的後果。然而,即使2024年保住本土執政,但亡國感危機遲早會疲乏,「換黨做做看」遲早會徹底淹沒「當台灣人還是當中國人」的抉擇。
更多「蔡英文執政7周年」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