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多數的動物在檢查或治療時,需要運用麻醉藥物的輔助,前提是動物肯定不會乖乖的接受麻醉注射啦!獸醫師分享在準備進行麻醉和動物對峙時,不論是震耳欲聾的獅吼、大玩躲貓貓遊戲讓你無從吹箭、在棲架上來回跳動考驗你的準頭、和你比力氣直接把工具搶走…,甚至有些聰明的黑猩猩在接受到吹箭注射後,還會立即拔起針頭朝獸醫師丟回去,如果獸醫師反應不夠靈敏,就可能會被吹箭扎到呢!
根據勞動部的調查報告指出,獸醫師因接觸不同的動物種類,工作環境較為多樣,所面臨的職業衛生危害因子亦相對複雜,主要包括動物攻擊、化學品接觸、針頭與尖銳物扎傷或割傷及感染人畜共通傳染病等,負責野生動物醫療的獸醫師們,危險程度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之前亞洲象友愷食慾不佳,獸醫師在大象鎮靜、或保定的情形下徒手深入大象的肛門內進行藥物治療。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很好奇吧?既然眼前有無數的荊棘,是什麼原因讓獸醫師們在這份工作上樂此不疲呢?坦白說動物園獸醫師的工作,薪資是比照公務人員的薪水,沒有辦法跟開業的寵物獸醫師相比,他們會待在這個崗位上,無非就是一份熱情跟想要拯救瀕危野生動物的志業。
動物園的獸醫師有更多的機會能近距離接觸、感受野生動物的美好,每一次碰到的案例都有可能是前所未有,隨時需要補充新知…,一路走來十分艱辛,但他們一致認為只要看到動物能夠再次健健康康的生活,心裡就會感到莫大的成就,辛苦也就甘之如飴了!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野生動物醫療技術,經過這些年不斷的累積經驗與向外學習,由陌生走向純熟,也由保守走向國際化。動物麻醉藥物的引進和醫療設施與技術的進步,提升了動物的治療效率,動物病歷與病理資料庫系統的建置,加速了經驗的累積,更突破了醫療傳承的瓶頸。加上長期透過動物保育員推動的「動物醫療訓練」,讓動物習慣某些部位的肢體接觸,方便因應將來不可預期的醫療工作。
每位投入職場的野生動物獸醫師都是珍貴的種子,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開枝散葉,期待他們能將永續的精神與保育的核心代代傳承下去,讓臺北市立動物園野生動物醫療照護的精緻程度能持續發光發熱,與全球其他現代化動物園並駕齊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