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污染處理器9年故障8次!韓國:證明福島水產安全前不予解禁

▲311大地震發生已滿12年,但重建以及福島核廢水解決之路,依然漫長。圖為儲放核廢水的巨大水箱。(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311大地震發生已滿12年,但重建以及福島核廢水解決之路,依然漫長。圖為儲放核廢水的巨大水箱。(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有關日本福島排放處理過的核廢水入海、出口福島農漁產品一事,一直讓周邊國家相當敏感,擔心會造成國民的健康問題。韓國政府上月派出考察團赴福島第一核電站,並於16日匯報調查結果,聲稱當地的去核污染裝置,其多核素處理系統,2013年至今曾故障8次,長期運作穩定性存疑,也不確定多數核污水儲罐能否滿足排海條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政府福島核污水處理設施考察團獲取的資料顯示,設備腐蝕、前處理設備過濾器、排氣過濾器等多核素處理系統,9年來共發生8次故障。韓國原子能安全技術院(KINS)的檢查工作組正就相關資料進行詳細分析,希望確認多核素處理系統究竟能否長期運轉。

韓國國務調整室第一次長樸購然表示,政府此舉是希望向國民傳遞正確資訊,消除民眾不安情緒,會繼續驗證福島核污水排海計劃的安全性,同時要求日本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推進核污水處理工作。

韓國海洋水產部次官(副部長)宋相根也在同一天表示,即使福島排海核污水的安全性得到科學證明,但只要福島水產品的安全性未得到驗證,禁止進口措施就無法解除,強調禁止福島及周邊七縣的水產品進口,與核污水排海是「兩碼事」。

報導提到,目前每位韓國國民,每週可申請1次水產品輻射量檢測,若相關申請在日本核水排海後增加,導致政府的檢測設備不足,除了增加設備數量以外,也會考慮委託合格的民間檢測機構辦理。

▲(圖/翻攝自韓國時報)
▲新安郡一處曬鹽場。(圖/翻攝自韓國時報)
《韓國時報》則指出,韓國部分地區自從去年年底開始,疑似是出於對福島即將排放核廢水的恐懼,海鹽價格明顯飆升,不少消費者急於購買囤貨,比如黃海沿岸的新安郡,包辦韓國全境85%的產鹽量,去年12月至今,當地海鹽價格就已飆漲32%,販售商家透露,以前一天大約賣掉10包,但隨著福島廢水排放的消息越來越多,每日均售量已飆至1000包。

儘管韓國海洋水產部否認是福島事件導致鹽價上漲,聲稱是因降雨天數比往常多,但韓國業內人士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今年的產量雖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30%,但仍不足以解釋鹽價飆升幅度,頂多只能算是其中一個原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