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俄烏戰爭與瓦格納集團

▲六月下旬瓦格納集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率兵政變,揚言從羅斯托夫進軍到莫斯科,但這項宣言隨即在一天普里格津宣布解散後結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六月下旬瓦格納集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率兵政變,揚言從羅斯托夫進軍到莫斯科,但這項宣言隨即在一天普里格津宣布解散後結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楊威利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傭兵、叛軍與國家軍隊。

※俄烏僵局。

新聞

六月下旬瓦格納集團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率兵政變,揚言從羅斯托夫進軍到莫斯科;但這項宣言隨即在一天普里格津宣布解散後結束,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雇傭兵、叛軍與國家軍隊

傭兵顧名思義就是拿錢辦事的軍人,大眾對雇傭兵的印象多半來自電影,美國在越戰失利後所拍攝的「第一滴血」系列電影,主角藍波就是給予高額薪水的僱傭兵,但萬一事蹟敗露出事或是被俘,僱傭主一概否認不負責的概念。

這是現代社會對故傭兵的概念,但在民族主義與現代國家概念興起前,僱傭兵的角色比較難區分,例如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這種階層,或是日本幕府時期的「武士」階層,便不太容易說明這到底是故傭兵還是地區軍閥?

類似普里格津要進軍莫斯科的案例歷史上也曾有過。1887年日本發生「西南戰爭」,明治維新時期的陸軍大臣西鄉隆盛,以有話要對政府說的方式從鹿兒島北上九州會師,接續包圍熊本城、進軍大阪,後期官兵戰勝叛軍的史實。

就實際面來看,普里格津要從羅斯托夫到莫斯科,距離不算近,真要從南打到北,俄軍只要沿線布雷就能拖慢行軍縱隊行軍速度,但從普里格津宣佈叛變後莫斯科居民風聲鶴唳,以及普亭疑似逃往莫斯科外的傳聞,再再證明僱傭兵戰力確實堅強,超過近1000公里的路程,俄軍居然少有可用聽命之兵攔截可見俄軍士氣低落,當然這也極有可能是有俄軍內應所致。

比較讓人驚訝的是整個瓦格納集團的規模。瓦格納集團曾參與敘利亞與2014年後烏東地區與克里米亞戰事,沒想到這種方式居然獲得成功!這當然讓俄國政府繼續維持這種關係,這是戰順遂的時候;一旦戰事不順利兩方難免相互責難,例如烏東戰事不順,普里格津抱怨俄羅斯彈藥補給不順,若加上兩方都是戰鬥民族的特性,普里格津在俄軍發動狙殺自己部隊,後續率兵團北上或許也只是剛好而已。

▲本次軍事政變首腦普里格津過往從事餐飲業。(圖/翻攝自俄羅斯總統府)
▲本次軍事政變首腦普里格津過往從事餐飲業。(圖/翻攝自俄羅斯總統府)
總的來說,維持規模龐大的僱傭兵體制是俄羅斯這種極權政體的特例,高昂的報酬有著強大的戰力,當然必要時也是衝第一線,甚至是擋住烏克蘭軍反攻的堅強戰力。不過一旦戰事失利或是補給不順,僱傭兵也會反咬一口,即使在千里之外喊話一樣讓普亭消失一陣子,這極有可能是這類政權領導人處於沒有高度安全感所致,深怕哪天有宮廷政變、哪天又有部隊造反,永無寧日的擔心。

※俄烏僵局

總的來說,只要能削弱俄軍力軍力的任何活動外界都表示支持,因為俄軍會因此而削弱軍力、不致發起額外攻勢,但實際上來說,打仗都需要錢,每一項武器費用都超乎大家想像,設若標槍飛彈近500萬台幣,烏克蘭幾乎可以毫無限制的使用而俄軍卻苦無軍費,在這種情況下有部分評論指出烏克蘭反攻有望。

▲標槍飛彈在北次俄烏戰爭中表現突出,穿甲力足以貫穿俄軍現役戰車。(圖/翻攝自美國國防部)
▲標槍飛彈在北次俄烏戰爭中表現突出,穿甲力足以貫穿俄軍現役戰車。(圖/翻攝自美國國防部)
但在俄羅斯炸毀大壩以及春季天候不佳的情況下,外界也以道路或天候等因素反駁,並說這項大攻勢會拖到很晚才發動。不過按照國際現實面來說,烏克蘭大反攻的想法恐無法落實,最佳的狀況是烏軍會把俄軍打回到戰前的烏東邊境,維持先前的現狀為滿足,若要越境攻擊恐怕得考慮俄軍的核武報復!

另一個實際案例是克里米亞半島。這半島自2014年被俄羅斯占領後現階段若想反攻,那也是相當困難,除非歐美國家提供兩棲能量讓烏軍登陸,否則俄軍集中兵力固守克里米亞半島北側即可,等而下之又是在北邊布雷、遲滯烏軍的反攻時間。

目前歐美國家援助的重武器,例如戰車、自走砲、多管火箭甚至是戰機與巡弋飛彈都陸續到位,許多新聞也都呈現出烏克蘭大反攻的樣態,但還是一句老話:歐美國家會允許烏軍打到前俄烏邊境以東嗎?恐怕會有所節制。

目前歐美國家援助烏克蘭的武器絕對可以擊潰俄軍,這點應當外界都會同意。但擊潰俄軍、消滅部分俄羅斯有生戰力之後,試問是否要進佔這些俄境城鎮?例如別爾戈羅德(Belgorod)?假設若要一一進佔恐非烏克蘭人力與軍力所能負擔,畢竟俄羅斯太大了。

攤開作戰地圖來看,目前除了烏東兩省外、烏克蘭東南半壁還是處於俄軍控制下,因此烏軍極有可能是集結優勢兵、火力先行光復這些失地為首要任務,讓烏克蘭打破這倒C型的包圍。

▲雖然近期歐美媒體多有烏軍大反攻的新聞,但整個烏克蘭局勢依舊處於半包為狀態。(圖/ISW)
▲雖然近期歐美媒體多有烏軍大反攻的新聞,但整個烏克蘭局勢依舊處於半包為狀態。(圖/ISW)
烏克蘭還有兩個大問題。首先是烏東兩省的治理,假設烏軍光復失土後順利奪回這兩省,中央對這兩省的態度必須跟開戰前不同,否則當地民心難免又有所向背;還有一點要提,光復失土後這些重建工作誰出錢、誰出力?以上種種考量都讓外界覺得目前要烏軍越境攻擊、或是大反攻的說法無法成立,當然為了新聞報導而下的標題例外。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email protected]


更多「俄烏戰爭一年」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