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今發表《蔣中正日記》 館長陳儀深:有功說功、有過說過

▲國史館今(31)日發表《蔣中正日記(1948-1954)》,館長陳儀深認為,「有功說功、有過說過」,呼籲社會不要停留在兩極化立場。(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今(31)日發表《蔣中正日記(1948-1954)》,館長陳儀深認為,「有功說功、有過說過」,呼籲社會不要停留在兩極化立場。(圖/國史館提供)

記者李琦瑋/綜合報導

歷經10年纏訟,59箱「兩蔣日記」等文物原件重返台灣,國史館今(31)日發表《蔣中正日記(1948-1954)》,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表示,今天在國史館發表第一批出版的《蔣中正日記》,也許可以視為一種社會和解、進步的表徵,自己在仔細讀過日記後,態度是「有功說功、有過說過」,也呼籲台灣社會不要停留在0分或100分的兩極化立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史館指出,1個半月前,2位蔣總統的日記重新回到台灣,是台灣歷史上值得紀錄的一件大事。蔣中正從1926年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起,就開啟了他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篇章,至1975年過世為止,是統治台灣時間最久的一位領導人,不僅對台灣,也對近代東亞歷史的走向影響深遠。但直到今日,對於蔣中正的功過得失,還存在著相當對立與矛盾的詮釋,離所謂的「蓋棺論定」顯然還有一段距離。

國史館掌理總統副總統文物的典藏、管理及研究,長期致力爭取兩蔣日記返國典藏,歷經10年訴訟,一方面陸續得到蔣家家屬就其持份慷慨捐贈,一方面終於在2023年獲得台灣及美國法院將兩蔣文物包括日記,判定屬於國有財產,應由國史館管理典藏。

國史館表示,有鑒於社會各界對於開放兩蔣日記的殷切期盼,立即著手規畫《蔣中正日記》的出版工作,由於前館長呂芳上主持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在這部份早有準備,國史館為求時效乃授權其先從蔣中正就任第一任總統任期(1948-1954)的日記開始出版,且明年起再根據任期及年度依序出版。

國史館今天發表第一批《蔣中正日記(11948-1954年)》,並舉行座談會,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蔣方智怡、蔣友松、蔣友柏、蔣友青等多位蔣家家屬均出席。

陳儀深致詞時表示,從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方智怡開始,許多擁有各自持分的家屬陸續同意捐贈給國史館,2023年7月美國法院的判決,就只要求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要將2005年所寄存的文物全數交給國史館,他要代表國史館,向有權繼承的家屬致敬致謝。

陳儀深說,59箱兩蔣文物在9月14日運抵國史館,目前審編處正逐件檢視,做較細的編目,並盡快就年代久遠造成的破損進行專業修復,原版日記也將陸續數位化,以延長日記原本的壽命,且方便各界應用。預計明年3月起於國史館檔案史料文物查詢系統提供目錄檢索及影像閱覽服務,之後每季開放6個年度的整編成果,今年底也會先出版1970年至1979年的《蔣經國日記》。

對於國史館發表第一批出版的《蔣中正日記》,陳儀深認為,這或許可視為一種社會和解、進步的表徵,他並透露閱讀完日記的心得,自己的態度是「有功說功、有過說過」,也建議社會不要停留在0分與100分的兩極化立場,且他的態度並非一廂情願的道德呼籲,而是仔細讀過日記並且放在時代的背景脈絡來理解。

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爭議,陳儀深說,轉型正義是經過朝野討論、制定法律所肯認的價值,實現過程若有粗糙之處,可以檢討改進,但反省過去的缺失是為了共同的未來,呼籲藍、綠雙方的中道力量若能承擔責任、共同促成,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得到解決。

蔣方智怡表示,自己無意為蔣公辯白,但蔣公不是完人,當時以他的條件能夠外抗日本,內拒共黨,已誠屬不易;台灣的進步與繁榮,是階段性的、無法一蹴而就,《蔣中正日記》當可讓國人反省過去、策勵將來,盼望閱讀《蔣中正日記》的各方大家能理性、公正、客觀使用這些檔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