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品不良天數下降!改善幅度逾3成 「兩指標」不減反增

▲今(2023)年的PM2.5與臭氧年平均濃度,分別較去年上升1.4微克及1.8ppb。(圖/NOWnews資料庫)
▲今(2023)年的PM2.5與臭氧年平均濃度,分別較去年上升1.4微克及1.8ppb。(圖/NOWnews資料庫)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環境部今(26)日公布近8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雖各污染物濃度均呈現下降趨勢,空氣品質不良(AQI >100)天數比率由15.09%下降到6.35%,但今(112)年的PM2.5與臭氧年平均濃度,分別較去年上升1.4微克及1.8ppb,環境部推測與環境風速低、日降雨量偏少有關,且臭氧前驅物容易在西半部地區聚集,在高溫與穩定的情況下,容易有光化學反應產生臭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境部指出,雖然污染物整體呈下降趨勢,但112年PM2.5和臭氧年平均濃度較111年上升1.4微克/立方公尺和1.8ppb,紅害站日數下降。主要原因是環境風速低,台灣中部和南部地區日降雨量較少,在低風速、少雨的環境條件下,細懸浮微粒不容易擴散,造成局部污染物累積。

此外,針對臭氧年平均濃度偏高,環境部解釋,當東風吹起時,加上高溫和穩定的氣象條件,臭氧前驅物質在台灣西半部積聚,透過光化學反應促進臭氧生成。

環境部進一步說明,台灣目前空氣品質改善已有初步改善成果,但仍有區域性與季節性空氣品質不良的問題,指標污染物亦由PM2.5轉變為臭氧,因此未來第二期(113年至116年)空氣污染防制方案,將強化精準治理作為。

環境部表示,後續將增訂全國臭氧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數較108年減少80%及中南部區域PM2.5達到15μg/m3以下目標,並連結國家淨零排放政策,實現減污減排措施,持續提升國內空氣品質,保障國人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