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從一國兩制到愛國者治港!回到原點的香港民主

▲香港泛民派曾在2019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大獲全勝,當晚香港街頭到處可見興奮的民眾慶祝。今年愛國者治港下,香港氣氛已然全然改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香港泛民派曾在2019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大獲全勝,當晚香港街頭到處可見興奮的民眾慶祝。今年愛國者治港下,香港氣氛已然全然改變。(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

香港股市本月初跌回16327點,比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時還低,當時引發香港是否已經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討論。之後,香港又接連經歷黎智英案開審以及區議會改選,一國兩制神話破滅後,改由「愛國者治港」的香港依舊前景茫茫,在即將迎來總統大選的台灣,也成為許多政治人物拿來借鏡的對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送中運動後,北京藉著《港區國安法》收緊對香港的管治,議會改選與黎智英案,說明香港如今的立法、司法都由北京一手把持,一國兩制徒具空殼,誰愛國由北京說了算的「愛國者治港」,則成了香港名義上仍享有一定自治的遮羞布。

黎智英案開審!從媒體大亨到國安罪人

▲黎智英本月 3 日因保釋被拒而還押荔枝角羈押所,現在又被加控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黎智英案開審,外界高度關注。資料照片。(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遭控「勾結境外勢力」,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第一個遭指控「勾結外國危害國安」與「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的被告。全案本應在去年9月開審,但是為了黎智英能否找英國律師辯護,導致審判一再拖延,而黎智英在未遭定罪前便被關押已逾3年,也讓許多人權團體、包括立場被視作較親中的英國外交大臣卡麥隆發聲關切。

無論北京怎麼用法治和國安來包裝這場審判,外界對於黎智英其人其言,以及《蘋果日報》的報導與立場自有公評。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對香港報紙可信度的調查,《蘋果日報》於2013年至2019年期間評級上升,是同期唯一一家可信度上升的報紙,在2019年《蘋果日報》排在全港報刊第3,僅次於《南華早報》和《明報》。

《蘋果日報》最初是以娛樂和多采的狗仔報導起家,但在香港民主化運動時期《蘋果日報》並未缺席,反而更加受到民眾信任。當黎智英於2020年遭拘捕,香港《蘋果日報》熄燈於2021年6月24日出版最後一期與大眾告別,相信在許多人心中,黎智英案早已成為北京殺雞儆猴,要製造寒蟬效應的樣板戲,至於審判結果如何,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區議會改選投票率超低!「由治而治」反覆跳針

▲香港首次愛國者治港下的區議會選舉投票日於12月10日登場。(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香港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在沒有泛民主派的參選下,投票率只有27.54%。(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香港12月10日進行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只有27.54%,相比2019年投票率超過7成,落差強烈。流亡加拿大的前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庭認為,不是香港人不再關心政治,而是他們不想參與「一場沒有意義的假選舉」。

北京主張「愛國者治港」,對於被排除在選舉之外的香港民主派來說,他們也表態愛國,但北京卻仍「需時觀察」,到底需觀察多久沒人知道,而香港人又該如何證明自己愛國?

年底將卸任議員的香港民協主席廖成利,對於區議會內再無民主派人士,也只能感慨「回到原點」,認為北京只求穩定壓倒一切,但是由亂而治之後還要由治而興,只求穩定的香港恐怕會陷入「由治而治」的跳針階段,再難更進一步發展。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區議會改選後提到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譜寫「一國兩制」新篇章,「破除利益固化藩籬,着力破解經濟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然而,利益固化藩籬究竟為何?香港的經濟社會深層次的矛盾又為何?這些問題,北京欽定的「愛國者們」是否能找到答案,讓人非常懷疑。

香港與新加坡的啟示

▲新加坡在2023年全球最富裕國家和地區排行榜上排名第三,也是亞洲排名最前面的國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若在結束英國殖民統治階段後,香港能像新加坡一樣自立成為城邦國家,今日香港會是什麼光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從一國兩制到愛國者治港,香港的活力逐漸消失。很難不把香港與新加坡拿來對比,若在結束英國殖民統治階段後,香港能像新加坡一樣自立成為城邦國家,今日香港會是什麼光景?

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為首任總理。1961年李光耀邀請荷蘭經濟學家溫思敏(Albert Winsemius)擔任顧問,溫思敏給李光耀兩個建議讓他「高枕無憂」,一是消滅共產黨人,二是替萊佛士(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樹立雕像。

溫思敏的建議當然有其時代背景,但也有其對於東南亞地區的深刻觀察。新加坡也好,香港也好,台灣也好,越南也好,菲律賓也好,泰國也好,東南亞國家的宿命就是得面對西方與中國兩種截然不同文化與秩序所帶來的衝突與調和。

萊佛士是英國殖民時期建設新加坡的重要政治家,替他樹立雕像意味著新加坡無意拋棄英國的政治與文化遺產。李光耀在新加坡河邊替萊佛士塑像,但卻沒有照溫思敏所說的與共產黨劃清界線,走出了屬於新加坡自己的路。不禁讓人想到越南現今的竹子外交,身段靈活的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

歷史終究沒有假如,香港沒機會成為另一個新加坡,如今滄海桑田,就像民主派所說的「回到原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