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不通釀腎水腫!導管、支架怎麼選?醫師一次說明白

▲急性腎水腫患者容易感到腰痠、腰痛、坐立難安;慢性腎水腫則不一定會有症狀。(示意圖/取自Unsplash)
▲急性腎水腫患者容易感到腰痠、腰痛、坐立難安;慢性腎水腫則不一定會有症狀。(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輸尿管作為從腎臟運送尿液到膀胱的重要構造,若因為結石、結痂,或是其他損傷導致堵塞,可能會導致「腎水腫」,引發腰痠、腰痛等症狀。目前治療輸尿管堵塞,有「雙J導管」與「輸尿管支架」兩種選擇,《NOWnews今日新聞》諮詢醫師、整理兩種療法差異,讓讀者一次看明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輸尿管堵塞恐引發「腎水腫」

北榮泌尿部主任黃志賢指出,輸尿管是連接腎臟與膀胱、長度約20到30多公分的管路,會通過蠕動把尿液送到膀胱,但也因為接近結腸、婦科器官等其他部位,若這些周遭區域出現病變,很容易因此遭到波及而出現損傷,造成結疤、阻斷等情況,造成輸尿管阻塞與腎水腫。

此外,北榮泌尿部醫師主治魏子鈞進一步指出,其實不只有遭受其他器官病變波及,也可能是患者的輸尿管本身就有狹窄、結石、息肉等情況導致堵塞,進而引發腎水腫,導致急性或慢性腎水腫。

魏子鈞說明,急性腎水腫患者因為輸尿管突然堵塞,容易感到腰痠、腰痛、坐立難安;慢性腎水腫則不一定會有症狀,因為腎臟本身並沒有神經、不會感到疼痛,通常是發脹到一定程度才會引發痛覺。

📍雙J導管vs.輸尿管支架

雙J導管與輸尿管支架裝設都屬於「內視鏡手術」。魏子鈞說,手術後的住院時間都落在2到3天左右,視麻藥消退與病患情況,也可能當天就出院,一般還是會先讓患者裝設雙J導管,觀察是否有脫離導管的可能性,若需要長期使用,才會考慮使用支架。

針對雙J導管手術,魏子鈞指出,其概念是通過架設人造管路,讓尿液從腎臟出發後「換一條路」抵達膀胱,手術順利的情況下,0.5小時即可完成,通常會在手術後1到2週時回診一次,後續大約6個月再回診,且通常每3個月到9個月就要更換一次導管,否則可能出現結石、斷裂、或是其他併發症。

輸尿管支架的手術則類似心臟支架,魏子鈞解釋,手術會通過氣球撐大輸尿管狹窄處,並放置支架作為支撐,手術時間落在1.5到2小時,但因為存在走位疑慮,因此前期的追蹤頻率會較為密集,通常是在手術後隔天、一週、一個月、一季、半年時回診確認,若情況穩定,可以拉長到一年追蹤一次,不過一般還是建議半年回診一次,會比較穩妥。

📍輸尿管支架優缺點都是「滑」

魏子鈞也提到,輸尿管支架因足夠光滑,產生結石的風險相對較低,但並非完全不可能,因此仍需要特別注意,另支架也可能因為尿液排出後、輸尿管上端出現小小的低壓區域,因此越來越往上走,因此靠近腎臟,有些患者可能會因此出現出血、腰酸等不適症狀,需要特別注意。

但魏子鈞也提到,輸尿管支架會出現滑動,也可能是輸尿管塑型成功、產生額外空間所致,依照目前德國的建議,裝設3年內保持穩固的話,可以不用移除,但裝設3年以上後,可以嘗試移除,就像水泥牆穩定後,就可以把支撐架撤走一樣,不過後續仍需要定期追蹤、確認有無血尿、結石等併發症。

魏子鈞也指出,目前健保有給付雙J導管裝設,但輸尿管支架仍屬於自費項目,價格超過10萬, 且通常輸尿管支架不會是第一線的治療選擇,一般還是會先讓患者使用雙J導管、觀察情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