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記憶/瑞芳老礦工揭歷史回憶 自費打造文史館:只想被記得

記者黃禹馨/專題報導

「礦工」成為2024總統大選熱門關鍵字,除了政治口水外,礦工的故事卻逐漸被遺忘,一座位於新北市瑞芳,由退休老礦工自發組建的「猴硐礦工文史館」,面臨租約到期、不得不熄燈的窘境,這群老礦工只希望,政府能好好珍視這段台灣發展的黃金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煤礦長在我們的腳底下,是礦工用鮮血、生命換出來的。」礦工周朝南中氣十足地說著過去經歷,即使年過80,過去辛勞工作的往事依舊清晰,只是當他帶著《NOWnews今日新聞》團隊爬上文史館二樓,那明顯喘不過氣的模樣,不只是年齡老去,還有煤礦工人常患的「矽肺病」,在他身上留下的傷害與痕跡。

「礦工的受傷率都是100%,但是今天工作,明天就有錢領,對我們這種艱苦人來說也是沒辦法,不然全家人要吃什麼?」當年,周朝南也是因為父親採礦時不慎受傷,臥床養病導致家裡經濟亮紅燈,他才不得已放棄好不容易考取的初中資格,扛起鋤刀、入坑採煤。

「入坑之後,命就是老天爺的;出坑之後,命才是自己的。」周朝南形容,煤礦坑的工作環境險惡,每位礦工身上都有大小不一的傷痕,「就像我右腳這裡曾經斷過一次,還有一次礦車異軸,從我身上劃過去,肚子就破掉了。」周朝南微笑說著,對他而言,這些都是過往討生活的「戰功」。

▲礦坑工作環境非常險惡,圖為民國58年,瑞三礦業公司的猴硐本礦坑發生爆炸事件,造成21人死亡,64人受傷。(圖/周朝南提供)
▲礦坑工作環境非常險惡,圖為民國58年,瑞三礦業公司的猴硐本礦坑發生爆炸事件,造成21人死亡,64人受傷。(圖/周朝南提供)
放棄學業改當礦工,周朝南直言:「當然還是會怨嘆啊!可是為了生活又不能不做,所以我就想到我爸爸說,『做乞丐也要有一個袋子』,那我當礦工可以留下什麼?」於是,當年17歲的周朝南,開始學用朋友贈送的底片相機,紀錄起他們在礦坑底下的工作日常。

「我沒那麼厲害,想到未來要建一座文史館,我只是想留下自己的紀錄而已。」周朝南淡淡地說,而這批照片在數十年後,卻成了珍貴史料,紀錄台灣礦工那一代的刻苦耐勞。

捨身挖煤、增產報國卻遭遺忘 礦工盼政府成立「公立礦工文史館」

當時,即使每天在黑暗的礦坑裡度過,身為礦工,他們仍有自己的驕傲時刻。「民國62年,國家遇到能源危機,政府下一道命令要礦工增產報國,你知道我們心裡多爽?很難得國家要用我們耶!」說起那段回憶,周朝南不自覺挺起胸膛,即使每天工作,從早晨7點到晚上11點,他仍樂於為國家效力。

「可是國家很沒有良心,用完我們就丟掉了,老農、老漁退休後都有津貼可以領,但是礦工除了每個月3500元的老人年金以外,什麼都沒有!」周朝南直言,因為礦工人數太少,至今只剩下1萬多人,無法創造足夠多的選票吸引政策幫助。

「我們一直跟政府說,來做一個礦工文史館,他們也是一直沒有行動,所以我們就決定要自己來。」這5年來,無論是晴是雨,只要有觀光客報名,周朝南和夥伴們就熱情地導覽解說,「對我來說,礦工歷史是台灣一段很重要的記憶,我不想被忘記」。

▲周朝南利用底片相機記錄下礦工在礦底的工作實況。(圖/周朝南提供)
▲周朝南利用底片相機記錄下礦工在礦底的工作實況。(圖/周朝南提供)
如今,因為租約只到6月,文史館剩不到半年的時間,周朝南語氣中滿是遺憾,「畢竟地是人家的,你能怎麼辦。」現在,他只能透過大眾的宣傳,向新北市政府喊話,希望國家能許給他們一座公立的礦工文史館,除了要保存礦工文史、文物,更重要地是將這群耆老們的口述歷史傳承下去。「只要國家願意接手,我可以無償奉獻我的所有。」

這回總統大選,礦工再次成為鎂光燈焦點。對於周朝南等一票礦工的訴求,新北市觀光旅遊局做出回應,市府規劃在瑞芳舉辦一個短期的礦業策展,並與老礦工們合作,協助文物展出及導覽解說,至於未來是否有機會,在文史館目前的場地成立「公立礦工文史館」?則尚未有答案,還有賴新北市府與地主瑞三公司的後續接洽。

周朝南只希望,政府對礦工的關注不要只在大選期間,而是能全面性妥善規劃,讓這群曾用血汗支撐台灣60、70年代經濟基礎的煤礦英雄,故事永流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