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連智紙本沒了怎麼辦?兒科醫揭家長應對「3要點」

▲兒科醫師麥建方指出,孩子玩玩具時,觸摸、感受物品質感,也是學習的重要過程。(示意圖/記者陳志仁攝,2018.05.25)
▲兒科醫師麥建方指出,孩子玩玩具時,觸摸、感受物品質感,也是學習的重要過程。(示意圖/記者陳志仁攝,2018.05.25)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巧連智作為家長的育兒利器,除了充實的內容與安全的附贈玩具外,主角「巧虎」更是許多成年人的童年,但巧連智也喊出數位轉型、即將停止紙本月刊,讓許多家長瞬間破防。但兒科醫師麥建方鼓勵家長,失去了一個育兒助手確實可惜,不過這也是把主動權拿回手上的機會,親自替孩子把關紙本書與玩具,或許更能掌握教育方向,若想改用數位教材,也千萬不要忘了在旁陪伴與引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巧連智在1月29日公告、3月1日起停止受理新(續)訂閱,許多家長因此炸鍋、希望不要取消紙本月刊,並認為孩子太早使用3C產品,可能會增加傷眼的風險,且沒有隨書附贈的教具後,孩子也會失去讓雙手動起來的機會,無法練習手眼協調與實際操作能力。

📍紙本月刊沒了,自己找一本

針對紙本書的使用,麥建方表示,紙本書的翻閱、家長陪伴互動過程中,可以提供孩子動作、聲音、觸摸、圖形、語言刺激,這些都不是電子設備能夠取代的,尤其翻閱書本是非常細緻的手部動作,紙本書可以提供孩子很好的練習機會,且紙本書的觸感、穩定與持續性閱讀是無法被3C產品替代的。

對於巧連智月刊即將停刊、家長陷入焦慮,麥建方鼓勵照顧者們,「如果巧連智沒把書寄來了,就自己去書局買吧!雖然更辛苦一點,但也可以買到更符合需要的東西,這樣也很好。」

麥建方解釋,當巧連智不再把兒童教材內容直接送上門,家長又很希望孩子通過紙本書學習時,可以花點時間、做點功課,親自到書店為孩子挑選,在翻閱書本內容時,也會對內容更有掌握,比單方面的接收雜誌訊息更具有主動性。

此外,麥建方也鼓勵家長在選購書本的過程中、帶著孩子一起。他解釋,帶著孩子一起去書店選購,除了可以通過直接互動、了解孩子喜好,挑選出孩子最喜歡的書籍外,也能增加彼此的對話,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發展,同時也讓孩子看看不同的環境,得到不同的社會經驗。

📍玩具挑選要看「使用年齡」

此外,巧連智雜誌通常會在寄送雜誌時,附上適合訂閱者年齡的玩具。麥建方說,孩子的遊戲有分為不同階段,比如假扮階段、互相合作階段,這些都要通過遊戲才能達成,而這些附贈的玩具有出版社把關過年齡、相較之下比較安全,且觸摸、感受物品質感,都是學習的重要過程。

當月刊走向數位化、玩具也不再跟著雜誌一起來,家長就得自己挑選孩子的玩具。麥建方提醒,買玩具絕不是讓孩子「有得玩」就好,很多意外事故都是忽略產品標示或警語造成的。

因此,麥建方指出,安全的玩具應該會明確的標示使用者年齡建議、產品成分等,家長可以多留心,過程中也會明白,照顧一個孩子有這麼多細節要注意,若真的不了解,也可以請兒科醫師提供進一步的協助。

📍別把3C產品當「數位保母」

如果家長準備跟著出版商一起轉型、把3C產品、當作孩子數位學習的媒介,麥建方也特別呼籲,千萬不要把3C產品當作「電子保姆」、丟給孩子後就完全不管,不論手機、平板、電視,都應該被視為互動工具,家長的陪伴依舊是孩子學習過程中不可少的要素。

麥建方建議,家長在孩子進行數位學習時,也可以像紙本書學習那樣、陪在孩子身邊,適時提供互動、對話與引導,看影片的時候也可以與孩子對話,不論是討論劇情、畫面,或是對於人物行為的感覺,都是可以的,這樣的互動也能彌補一些數位學習的不足之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