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替代中國?德國總理一週見三名東南亞總理 被稱「閃電約會」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本週一次會見三名東南亞國家領導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本週一次會見三名東南亞國家領導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賴正琳/綜合報導

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在本週一口氣會見三名東南亞的國家領導人,3月11日是馬來西亞總理安華(Anwar Ibrahim),12日是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13日則是泰國總理賽塔(Settha Thawisin),遭外界戲稱猶如「閃電約會」,而專家則認為向東南亞靠攏的態度可能是在尋求降低對中國依賴的替代方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德國總理府就蕭茲本週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的會面表示,這是落實聯邦政府對中國戰略中「去風險和多樣化方針」的一個機會。為了通過增加新的供應鏈、原材料來源和銷售市場,減少單方面依賴,「德國需要亞洲新興國家,特別是東協國家作為夥伴。」

除了上述三國,德國總理蕭茲已在2022年底趁著G20峰會,順便訪問了印尼、越南和新加坡。德國在拓展外交關係之餘,也在強化經濟來往。

根據德國聯邦外貿經濟署(GTAI)公布的數據,去年上半年,德國對東協十國出口了價值160億美元的商品,增幅為8.5%,不過目前出口量仍不及輸出中國的份量。

德國政府正在推動歐盟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德國專家們也坦言,這將是一個費時且漫長的過程。

儘管如此,德國政府也開始重視起東南亞國家,是近幾年來亞洲政策的一大變化,專家研判德國政府正尋求降低風險的策略,因為世界正面臨中美關係緊張、俄烏衝突、以巴戰爭等等難題,而東南亞國家則是供應鏈移轉的恰當選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