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過敏蕁麻疹!常水腫金魚眼、香腸嘴 罕見「河豚病」發作要命

▲王偊菁曾感染急性蕁麻疹,造成嘴唇腫脹,由於「河豚病」患者也會反覆腫脹,經常被誤診為蕁麻疹。(圖/翻攝自王偊菁臉書)
▲王偊菁曾感染急性蕁麻疹,造成嘴唇腫脹,由於「河豚病」患者也會反覆腫脹,經常被誤診為蕁麻疹。(圖/翻攝自王偊菁臉書)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是過敏王國,不少人有蕁麻疹的困擾,除了發癢之外,嚴重者眼睛、嘴唇都可能腫起來,不過醫師說,若除了腫還會痛,卻不覺得癢,要注意可能不是蕁麻疹,而是俗稱「河豚病」的「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一旦腫脹部位在喉頭,恐造成窒息,會有生命危險,提醒有疑似症狀應速就醫,排除過敏後,可至免疫風濕科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HAE,台灣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罕病關懷協會理事長徐世達醫師說,HAE為罕見疾病,盛行率約3~8萬分之1,為家族遺傳、基因突變導致,若父母其中一人有HAE,子女有50%機率罹患此症。

徐世達表示,HAE患者全身會無預警反覆腫脹2~5天又消退,常見腫脹部位包括眼睛、嘴巴、喉頭、肚子、手部及腳,若發生在喉頭,恐造成呼吸道堵塞、威脅生命。

▲HAE俗稱河豚病,症狀類似蕁麻疹,發作恐有生命危險。(圖/台灣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罕病關懷協會提供)
▲HAE俗稱河豚病,症狀類似蕁麻疹,發作恐有生命危險。(圖/台灣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罕病關懷協會提供)
針對HAE在哪些情況下會發作,徐世達說,誘發因子很複雜,病人有可能因受傷、壓力、感染、賀爾蒙影響、手術或牙科治療、溫度變化、食物或藥物而發作,所以及早掌握自己是否有這疾病很重要。

徐世達指出,據統計,約65%HAE患者曾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蕁麻疹,因為金魚眼、香腸嘴與蕁麻疹症狀極為相近,某些病人需8~16年才確診。

「河豚病」、蕁麻疹差異比較

對於HAE和蕁麻疹的差異,徐世達說明,兩者最大不同是HAE會反覆水腫,有疼痛感,且患者多曾有腹痛發生,皮膚也不會搔癢, 而蕁麻疹症狀則以皮疹凸起、皮膚搔癢感為主,因此關懷協會與罕見疾病基金呼籲「反覆腫脹、會痛不癢」,且經就醫排除過敏,要警覺可能是HAE,應至免疫風濕科進一步診斷、治療。

徐世達表示,HAE病人過去為防急性發作,多只能隨身攜帶急救針,口服藥治療則仰賴雄性素,但副作用大,會造成女性患者男性化、肝臟功能異常,導致服藥順從性不佳,所幸現在有「長效預防性針劑」,發作次數可減少將近9,並已於2024年3月起納入健保給付,若可接受定期治療,有助穩定控制病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