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改革懶人包/藍白黑箱?程序不正義?綠營反對修法恐是這原因

▲朝野為審查國會改革法案,多次爆發嚴重肢體衝突。(圖/記者林調遜攝,2023.05.17)
▲朝野為審查國會改革法案,多次爆發嚴重肢體衝突。(圖/記者林調遜攝,2023.05.17)

記者何哲欣/台北報導

立法院今(24)日繼續處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但因藍白聯手強行表決,不顧綠營意見,引發民眾反彈,連日院會都有群眾聚集在立法院外抗議,痛批藍白閹割民意、沒收國會、民主已死。不過是否真如綠營所說,立法院處理法案完全沒有顧及程序正義?《NOWnews今日新聞》整理重點如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什麼是國會改革法案?】

國會改革法案主要是指這5大法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主要修法重點為:「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權修正」、「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藐視國會罪」、「強化人事同意權」、「正副院長記名投票」。

【2. 委員會有討論過嗎?】

以國民黨團版本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為例,3月8日交付司法法制委員會委員會審查,4月1日初審,民進黨要求先舉行公聽會。4月3日司法法制委員會舉辦第一場公聽會「啟動國會改革─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相關法案」。4月10日舉辦第二場公聽會「如何落實國會調查/聽證權以有效監督行政機關,並避免侵犯人民自由/隱私權」。4月15日初審結束,朝野無共識,需協商。5月8日朝野協商,無共識。5月16日協商無共識。5月17日立法院院會開始逐條審查。

【3. 朝野立委提案條文有公開嗎?】

在立法院的法案查詢平台,輸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並在屆別選擇「第11屆」,就可以找到所有相關條文與審議進度。

另外在院會逐條討論時,立委仍可再提修正動議、再修正動議等,根據《立法院議事規則》,「修正動議,於原案二讀會廣泛討論後或三讀會中提出之」,因此不論藍綠白,在院會中的修正動議,不會事先公布,只會在院會中提出。

【4. 為什麼韓國瑜沒有召集協商?】

立法院韓國瑜有召集協商,不過朝野無共識,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議案自交黨團協商逾一個月無法達成共識者,由院會定期處理。」因相關法案都已送交委員會超過一個月,因此可以處理,亦即可以表決通過。

【5. 為什麼強行表決?】

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議案自交黨團協商逾一個月無法達成共識者,由院會定期處理。」雖然民進黨團主張,院會「定期」處理,不是院會立即處理,但藍白認為,既然無共識,就不須再協商,由院會處理。

【6. 為什麼可以舉手表決?】

根據《立法院議事規則》,立法院議案之表決方法有五種:口頭表決、舉手表決、表決器表決、投票表決、點名表決。前四種可由主席決定。當天因議場現場混亂,立委都不坐在座位上,無法回座位按表決器表決,韓國瑜決定改採舉手表決。國民黨在朝野私下溝通時曾提出,若要恢復表決器表決,所有立委都回座位坐好,國民黨也會讓出主席台,但民進黨也必須保證不干擾主席主持。但民進黨不同意,因此還是繼續舉手表決。

【7. 為什麼只通過藍白版本?】

雖然目前二讀通過條文,以藍白版本較多,但《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第22條、第23條、第46條之2,藍白都支持民進黨團版本,捨棄自己版本。所以也並非全部都是強行通過藍白修法版本。

朝野爭議重點

《NOWnews今日新聞》記者觀察,藍白與綠營,先不論法案本身是否有什麼爭議,目前會有這麼大的爭執,不惜爆發肢體衝突,完全沒有妥協空間,主要是三大爭點:

1. 國會改革為什麼不能多次討論?為什麼要趕在總統賴清德上台前強行處理?

雖然修法確實有經委員會初審、朝野協商等流程,但民進黨認為,根本沒有充分討論,這些流程形同過水,時間一到就強行處理,為什麼不能再討論久一點、次數多一點?不過藍白認為,很多修法意見都是民進黨曾提出的意見,現在民進黨反而一步也不願退讓,既然協商不會有共識,又何必花時間協商?早晚都要表決,不如早點開始表決。

2. 協商不成就一定要表決?

根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議案自交黨團協商逾一個月無法達成共識者,由院會定期處理。」藍白的主張是,一個月到了本來就可以處理。綠營的主張是,立法院長必須竭盡全力協商,真的協商不成,才能表決,而且要表決也必須是少數黨同意表決,才能表決。但這次民進黨卻始終堅持,還要協商,不同意表決。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多次說,民進黨表決一定會輸,但一定要讓少數黨暢所欲言,把程序都走完,並強調,以前王金平當立法院長的時代,也是這樣處理,充分尊重少數。但這樣的「程序」到底該多久?也沒人說得準。以多數黨的立場而言,既然明知到在野黨的戰術就是拖延,自然一定要設一個期限,因此一個月到了,就表決,即使是在院會廣泛討論,也必須有人數限制,不可能無止盡讓少數黨不斷拖延。

而在野黨發言表示過意見後,多數黨就會提議停止討論進行表決,少數黨可能會提議改採其他表決方式、提議清點人數、要求重付表決等等,盡可能拖時間,但多數黨也都有招式破解。又如開會的大絕招「散會動議」,柯建銘過去也在民進黨多數時也示範過,可以要求「不再處理散會動議」。這就是藍營所說,「用你的魔法打敗你」。

3. 綠營也曾支持修法

總結來說,目前藍白的手段,都合乎議事規則,都是民進黨過去使用過的招式,民進黨在野時怎麼背葛、怎麼占領主席台,民進黨執政時怎麼拆招、怎麼化解少數黨的攻擊,民進黨在過去16年,8年在野、8年執政,都完整幫國民黨示範過,國民黨確實學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也凸顯民進黨在過去幾次院會的無力感,最後只能訴諸「違憲」、「民意」,要求退回法案,重新協商。

本文不談法律內容本身,只談程序問題,畢竟法案是否違憲,最後只能交由大法官定奪。在聲請釋憲、釋憲文出爐前,沒有人可以先主張到底是否違憲,因此立法院還是只能交由數人頭決定,由占多數的藍白主導。

而藍白一直主張,目前很多法案,都是民進黨立委過去的主張。確實過去國民黨曾一黨獨大,首度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提出不少改革法案,但最後卻無疾而終,最可能的原因是,當時民進黨也是完全執政,行政立法本是一家,立法院又何必有那麼多權力監督行政權?

但如今,民進黨雖然繼續執政,立法院卻是由在野黨掌控,在野黨想改革國會,增加監督政府力道,這也是必然,相對的,執政黨自然抗拒到底。藍綠白到底誰對誰錯?民意會支持哪一邊?恐怕還是要未來的歷史定奪了。

更多「立院爆衝突」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